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3年12月,司法部、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座谈会。座谈会认为,高等法学教育,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恃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和发展的成绩是显著的。截至1983年8月,全国已有全日制高等法学院系35个,在校学生已达一万一千余人,法律专业教师一千四百多名。最近两年,各政法院系已向国家输送了本科毕业生二千七百余名,并且已经有了一批我国自己培养的法学硕  相似文献   

2.
小姨被家暴致死那一年,我上高三.我跟小姨走得很近,她的死带给我很大的心理阴影,对我最直接的影响是左右了我高考填报专业的选择,为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我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法学”专业.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法学》中德法学交流特刊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法大的研究生们,《研究生法学》主持者们自己筹划、组织和完成的一项颇有意义的学术性和文化性工作。这件事情本身,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了中国政法大学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人类关怀而后学术境界的年轻法律人正在成长。张小丹同学告我其始,报之其成,欣喜欣慰之余,欣然有写数语而为之赞之趣。  相似文献   

4.
德国法学教育最新改革的核心:强化素质和技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现行制度的弊端 :忽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现行德国法学教育制度特别是司法考试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 1〕 综合起来 ,可以将这些弊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培养目标方面 ,德国的法学教育历来以培养法官为目标 ,法学教育过于注重司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立法机关虽然对《德国法官法》等有关法学教育的联邦性框架法律作过修订 ,但依然保留了法学教育之培养“取得担任法官职务的资格”(dieBef higungzumRichteramt)的法律人这一目标。只有取得了担任法官职务的资格 ,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法律人 ,才能从事其他相关的法律职业。这一…  相似文献   

5.
《法学的品格》文:李龙刘连泰《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法学究竟何以立足于社会科学之林?在这样一个经济学帝国的时代,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研究究竟何去何从?法学的品格是对法学是什么以及有什么用的阐释。对这两个问题的阐释,最终会有利于法学何去何从这一问题的解决。作者认为法学是“治国之学”、“强国之学”、“权利之学”、“正义之学”。“治国之学”、“强国之学”是关于法学的价值论阐释。“权利之学”、“正义之学”是对法学的本体论阐释。《统一司法考试后的法学教育》文:何勤华陈灵海《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  相似文献   

6.
所谓法律     
法律是什么?——这无疑是所有法律人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也是法学家们终生孜孜以求的法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所谓法律”是法学家们喜欢各抒己见的命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法学研究为志业的我自然也有自己的法律观。 敬畏法律 卢梭曾说过这样一句悲天悯人的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隐含着太多无奈的箴言实际上道出了人类真实的永恒宿命般的生存境遇:人类永远不可能摆脱由种种社会关系形成的枷锁。法律,就是与人类共存的枷锁之  相似文献   

7.
对法学编辑部的《倡议》,我们表示热烈响应。我们在法律院校学习已经四年了。四年的学习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法律专业学生全部的学习内容都是与法学基本理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而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却很不适应现今法律教育发展的状况。因此,这个《倡议》是十分及时的、必要的。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8.
舒国滢 《现代法学》2006,28(5):3-12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各个时代的法学必须针对这些现象或问题提出新的解释或解决方案。中国法学现今的问题是:对什么是法学之“学”,尤其什么是法学的性质和立场并没有统一而明确的认识;知识生产无序化的现象;法学不能为实践提供智力支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对策是:一是让法学的知识兴趣从政策定向转向司法定向;二是使法学视角返归实在法;三是法学向方法的回归。法学方法论的研究,从一个侧面为我们的法学建构提供一种观照的镜鉴,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和建立法学知识标准的某种进路。我们可以对一切缺乏方法论支持的所谓学术创造提出最低限度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在此受聘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实务导师,并以此身份,应邀参加2014年交大法学院开学典礼,心里十分高兴。十年前,我曾为自己考入交大攻读博士学位激动不已;十年后,作为一名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受聘到交大任教更令我倍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自己:学识之有限,责任之重大。在此,我谨以一名学长,一名老师、一名法律人的多重身份,和大家谈一谈多年以来自己探寻法学之路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0.
谢邦宇同志告诉我,他和法学界十多位朋友正在编著一本《大众法学》,并要我写一篇序言。我觉得编著《大众法学》有益于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普及法学知识也会产生社会影响,作为法学界的一名老兵,写序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对于本书的作者,我大都是熟悉的。他们是学法律、教法律、运用法律的法学专业人员。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们编写这样一本《大众法学》呢?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对于长期从事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人来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