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巨变的历史条件下,相伴着宪政改革而生的为巩固司法权威而进行的历时十余年的司法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3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使法院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完全独立,而《法官地位法》、《法院体系法》等与宪法一起构成有效保证俄罗斯法官独立地位的重要法律体系。在刑事司法领域,作为重大改革成果的《俄罗  相似文献   

2.
1982年,制定并通过了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宪法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1982年,在总结1975年、1978年两部宪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备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法。 此后,在1988年和1993年的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又分别通过了两个宪法修正的议案。  相似文献   

3.
立法权:俄罗斯联邦议会的主要权力是通过联邦宪法和法律。根据俄联邦宪法的规定,所有的法律草案都要提交国家杜马,联邦法律由国家杜马通过,联邦委员会审议批准国家杜马通过的法律。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联邦委员会、联邦委员会成员、国家杜马代表、俄罗斯联邦政府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4.
当代俄罗斯宪法是社会转型期仿效西方的宪政模式进行构建的,在传统与现实、制度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下,俄罗斯的宪政之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宪法本土化过程.作为后发外生型宪政代表的俄罗斯宪法及宪政与作为先发内生型宪政典范的美国宪法及宪政,在宪法及宪政产生的深层背景、与相应法律文化体系的关联、宪法文本内在的差异、宪政实践中的危机与困境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可比较性.这种比较所及的不单纯是法律制度层面的问题,在更深层次上是一个包客了民族、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大文化问题,这对于后发外生型国家克服本国宪法及宪政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遭遇到的困境与危机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昌宇 《北方法学》2010,4(3):117-124
公民权利作为现代宪政的核心主题,是透视俄罗斯宪政问题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视角。自20世纪以来,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宪法,公民权利在宪法中从形式到内容发生了历史性的演变,从宪法规范的语言表述、到公民权利规范在宪法文本中的位次、再到具体的权利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立宪理念上,专制主义、集体主义和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分别主导着1906年根本法、1918年苏俄宪法和1993年联邦宪法。厘清这种变化对当下俄罗斯公民权利的保障与实现有重要的意义,对透视转型国家的宪政发展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始于1864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沙俄时代存在了50余年。1917年陪审团被人民陪审员制度所取代。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确定恢复刑事陪审制度,至今已经有17年。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陪审制度对于推动司法改革,建立民主法治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克服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中的一些弊端。但由于俄罗斯法律传统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与陪审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导致俄罗斯也出现了很多批评陪审制度的声音。俄罗斯联邦目前对刑事陪审制度充满信心,并为完善该制度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7.
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确立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宪法修正案。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对整个法律体系起指导性作用的宪法,对社会  相似文献   

8.
2014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所以,通过检察机关的严格、公正执法,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同时,维护尊重宪法权威也是要通过严格、公正执法来体现,两者相互依靠促进、相辅相成.要确实加强宪法监督和程序,严格公正执法,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面实施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
第四次修宪的法治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1954年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全面修改,于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1988年、1993年、1999年我国三次以宪法修正案形式对现行宪法作出修改.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高度概括了本次修宪的主要内容,从法律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彰显了弘扬先进法治文明的特色.依笔者之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愿望和广大人民的心愿,是从法律上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保障人民的权利.从法治文明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的法治亮点还体现在人权保障、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和"紧急状态"入宪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哲 《中外法学》1994,(2):70-76
<正> 自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以来,叶利钦为了适应变化的情况和推行他的所谓民主改革方案,便着手制造一部新宪法取代1978年制定的、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的俄罗斯联邦宪法。但是在围绕着俄罗斯要制定一部什么样的宪法、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是议会内阁制还是总统制的问题上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1991年公布的第一个宪法草案的某些重要章节均有两种不同的方案便是上述分歧的明证。它分别反映了议会和总统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立场。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改革的失败和政治危机的加深,1993年7月,又一份新的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联邦检察权的改革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3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方式 ,2 0 0 1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规定了一系列原则和具体诉讼制度 ,充分体现出俄罗斯刑事诉讼向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发展趋势。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俄罗斯联邦检察权必须进行改革 ,因而 ,检察长在诉讼中的地位、法律监督权、公诉权、强制措施决定权等等都有了相应的发展。我国的检察制度是以苏俄检察制度为样板建立的 ,研究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及影响改革与发展的因素 ,可以对我国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联邦的宪法监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的建立与改造俄罗斯联邦的宪法监督制度,可以说产生于苏联解体前夕。1990年12月5日,俄联邦最高苏维埃经激烈争论,通过了当时尚称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修订案的法律。这份文件为宪法监督制度在俄罗斯联邦的形成和启动奠定了初步的法律基础。1991年5月16日,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俄罗斯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法院法。7月12日,联邦第五次(非常)人代会通过了对此法的修正案。这些重要文件为承担俄罗斯联邦宪法监督职能的机关———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的组建与运行提供了最直接的法律依据。同年12…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宪法学说的50年[日]高见胜利,崔智友译蒋松岩校一引子──作为起点的1934年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公布45年后的1934年,铃木安藏撰写了《日本宪法学的诞生和发展》(丛文阁,新版·法律文化社,1966年)一书,作者声称这是鉴于“迄今为止日本学...  相似文献   

14.
<正> 1993年10月9日至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广东雀东莞市联合召开了新形势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讨会,16个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同志和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就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更好地履行宪法赋予的立法、监督等各项职能,广泛地深入地开展了讨论,现对一些主要问题的基本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于1982年12月4日颁布,至今已经历九年多的历史风雨.实践证明,这部宪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法,是抵御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的最高法律保障.笔者仅就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宪法问题略谈几点想法: 第一,维护治国安邦的根本大法是防止和平演变的需要.我国现行宪法充分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践证明,它是一部保证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长治久安的总章程,对于逐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6.
1991年 12月 2 6日 ,苏联解体 ,俄罗斯重新成为一个独立的联邦制国家。在经历一番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之后 ,1993年 12月 12日俄罗斯联邦以全民公决形式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 ,即俄罗斯联邦现行宪法。这部宪法确认了苏联剧变、俄罗斯联邦独立的事实 ;规定了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的基本原则 ;指明了把俄罗斯改造成为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的前进方向。由于俄罗斯联邦目前尚处于经济政治体制的转轨期 ,因此 ,俄罗斯联邦现行的宪政制度也带有过渡性质的特点。那么 ,过渡时期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将会发生什么样的调整和变化 ?1999年 8月法律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俄罗斯宪法确立起来的总统制,带有法国总统制的许多特征但我们发现它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具有浓厚的俄罗斯传统特色的。它同时吸纳了法国总统制和美国总统制中有利于加强总统权力、减少对总统权力制约的成分和机制。它的建立的确是俄罗斯各种现实政治因素博弈的结果,而若从俄罗斯独特的政治文化角度来观察这个超级总统制,会发现其存在是有着合理性和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修改方略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从1979到1989年9月这十多年来,我国已制定了83个法律,64个修改补充法律的决定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共147个。在这些法律中,有10个已经做了修改,其中有5个修改了一次,3个修改2次,另有8个法律和法律性决定是对刑法的修改补充,有7个是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补充。十年来,对宪法的修改有4次(其中3次是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包括1982年宪法对它的全面修改,一次是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案)。近年制定的法律中,也有14个是对1979年以前的法律的全面修改。此外,还有5个是“试行法”,3个是“暂行条例”,除《森林法》已由“试行”修改为正式的法律外,其他都有待修改。所有这些情况表明,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19.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一个国家有许多法律,宪法只是其中的一种.我们称宪法为国家根本法,是因为它和其他法律(通称为普通法)相比,独具特点:第一、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宪法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从内容上说,它全面地规定了各种涉及国家的根本问题,而且对这些问题只作原则性的规定.至于普通法  相似文献   

20.
“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人大主要任务” 行程之一:履新讲话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刚刚履新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发表讲话.张德江说,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任务. 解读 历史经验表明,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方略以来,中国法治步伐铿锵前行.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