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余振国 《江淮法治》2008,(17):56-5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最直接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体现了各族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依法治国是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于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的优良程度。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及配套制度,是我国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经验之一。营商环境法治化进程实质上是准确定位政府角色,  相似文献   

3.
<正> 国际社会并不是一个统一制度的社会,实际上,现在的国际社会是由不同社会制度的社会所构成的,即由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包括帝国主义制度)的社会以及处于新老殖民主义者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制度的社会所构成的。联合国多次召开预防犯罪大会,力求在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寻找出犯罪趋势和预防犯罪的战略,这实际上是难以办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犯罪趋势和预防犯罪的战略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趋势和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取得了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国家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强调制度成熟定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更加坚实;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效地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增强了市场活力,增强社会了活力。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科学回答了"怎样治理中国、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使国家能力建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平正义的实现和制度建设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社会制度的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理念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演变.改革以前,人们更多地将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改革以来,社会保障成了发展市场经济的配套措施.这种各持一端的理念是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陷入彷徨的重要理论根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要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理念的创新,牢固树立秩序、公平、发展与和谐的科学理念.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配套措施,它首先是建构社会秩序的基础性制度支柱,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社会机制.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不是社会发展的障碍,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正在从边缘性社会制度走向改革舞台的中心,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性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何长顺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但一个国家究竟采取何种制度进行政治统治,治理国家,发展社会经济,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情况和政治发展决定的。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由各阶级...  相似文献   

8.
前沿视点     
《法治与社会》2012,(1):112
中国模式的开创意义曹雷在《中国改革报》撰文认为,中国模式首先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主要体现为"四主型"制度: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和自力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模式的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它区别于其他模式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从指导思想层面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所以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以确立和实现人民民主为根本价值追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其次,要保障人民民主的实现,就必须建构起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协商民主是这些民主制度的运行形式。再次,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努力与创造,只有发扬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人民民主由此成为社会主义的活力。最后,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必须在社会主义阶段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使人民养成民主的思维和民主的习惯,从而为共产主义社会下的个人高度自治、自律、自由、自主奠定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针对人大工作提出了"一个坚持、三个加强、三项措施"新的更高、更细、更严要求。比如,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杨郁娟 《政法学刊》2010,27(5):78-83
社会控制是一个由不同手段和方式组成、具有不同层次的体系,在现代社会的社会控制体系中,法律是主要的控制手段,法律与其他控制手段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我国的社会控制体系也因为社会的双重转型而发生了重大改变,整体上出现了社会控制层次单薄、手段单一、社会控制纽带断裂等问题,这些现象无论是对犯罪还是对刑事侦查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刑事侦查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使刑事侦查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方式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2.
社会网络分析之犯罪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分析是西方社会学领域关于社会结构的一种崭新的观点和研究范式。社会网络分析强调社会关系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着眼于用关系的思维方式解释社会。社会网络分析为犯罪原因论的整合、犯罪对策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具有重要的犯罪学意义。总体而言,社会关系网络对犯罪生成起着一种抑制作用,但少数情形例外;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其不同特征,对该时期的犯罪生成与犯罪控制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从社会网络角度对现行刑罚体系、相关社会政策及潜规则等做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王素芬 《河北法学》2011,29(10):66-72
新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始于1950年代初期,作为计划经济产物之代表的《劳动保险条例》最早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的基本雏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立法启动于1990年代,《社会保险法》最终于2010年10月28日颁布、2011年7月1日实施。它作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关注程度最高、覆盖范围最广、效力等级最高的一部法律,对于确立社会保险领域的一些基本制度———如五种社会保险险种、国家责任、社保基金监管等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仍存在定位不准、责任不明、可操作性不强、技术处理不够周延等问题,期待通过实施条例、司法解释的出台及相关立法的完善等方式予以完备。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态势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是广东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社会发展的断裂、利益表达机制的缺乏、群体利益冲突的增加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根本原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社会危机应对机制、全面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孔令驹 《河北法学》2005,23(1):83-86
耗散结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包括"器物防控、制度防控、价值防控"三个层面上的优势互补与功能耦合。将其置于治安防控与社会进步辨证关系的历史考察,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最具意义的是以社会资本提高为框架的社会人际互动和心理沟通整合机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法院调解的“复兴”与未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法院调解制度重新获得重视,有再度兴盛之势。法院调解制度是适应国家治理社会需要的产物。国家社会治理战略的调整必然影响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转型时期社会自我解纷能力低下和社会纠纷的特殊性,决定了法院调解制度将继续发挥社会整合与治理功能。而对法院调解的实证分析表明,该制度的"审判权本位"是影响其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提高法院调解的制度化程度,构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是法院调解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产权制度的社会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朝阳 《法学论坛》2007,22(3):84-89
知识产权制度源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创造性智力成果之利益分配关系的法治化需要,其制度生成具有对市场经济体制、宪政主义国家以及理性主义文化等法治社会基础的适应性.当代中国在构建"创新型国家"过程中须认真对待知识产权制度的社会适应性问题,既要选择适宜其社会基础的知识产权政策,也要改善适宜其制度运行的社会基础,因而实践中应正确认识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公法调整及其保护强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法,是指调整国家和人民之间社会给付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法是在社会保障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超越了社会保障法的给付模式和给付水平。社会法在性质上属于公法,并且以社会给付为核心。我国社会法的体系宜分为“社会预防制度”、“社会扶助制度”、“社会促进制度”与“社会补偿制度”四大板块,这四大板块与社会给付程序法及社会救济法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社会法体系。它们在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公正上发挥着相互衔接、互相补充的功能,并形成一张安全网,保障个人在遭受各种风险时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处理好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社会管理新格局。随着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关系也日益凸显。但是目前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沿用着过去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社会管理体制,这实际上同经济社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政府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应该具有何种应然理念,选择何种模式是重要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社会认同论作为群体间行为的解释理论是群体关系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由于群体地位的差异,当某一群体在认知、情感上产生对所属群体身份不承认或疏离和自卑时便产生了社会认同威胁.为应对威胁和困境,社会认同管理策略旨在通过不同的策略手段以期获得积极的社会认同,提高个体和群体自尊.社会认同复杂性与管理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我国转型期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共生,消减个体认同的困境,促进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融入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