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法律   11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经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有必要对其从理论上进行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的定位研究.宏观定位试图揭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司法规律,中观定位旨在探讨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诉讼规律,而微观定位则意在探讨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监督规律.在这三大规律中,司法规律是根本,诉讼规律是基础,监督规律则是保障.惟有同时遵循这三个层面的规律,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方能运作良好,并发挥出最大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2.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系在学界的推动下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导的,但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民事司法实践中遭遇了重大挫折。当前由中央政法委主导的民事司法改革看似是在走回头路,实是我们党为了纠正误入歧途的民事司法改革而作出的艰苦努力。我国未来的民事司法改革应当在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学术性之间取得平衡,如此方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03.
2001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是千年之交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深入,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更加繁盛.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出版的民事诉讼法学专著、教材、译著有20多部,学术文章有100多篇①.  相似文献   
104.
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典之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维建  刘静 《法学论坛》2005,20(3):11-13
2003年12月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被列入我国的立法规划。我们认为,民事诉讼法之修改应当首先在体例结构上将其内容分化,然后纯化民事诉讼程序自身内容,使民事诉讼法成为名副其实的“诉讼法”。  相似文献   
105.
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模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事审前程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改革应当贯穿当事人主义和集中审理主义两项基本原则,同时应当确立证据交换、争点整理、审前会议等各项制度和程序。  相似文献   
106.
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诉讼(actionspublicaepopulares)源远流长,通常认为,它缘起于古代罗马法,是相对私益诉讼(actionspri—vatae)而言的。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先提出了划分公法和私法的学说,认为保护国家利益的法律属于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属于私法,诉讼也因此而分为“公诉”和“私诉”两种。古罗马法学家认为,“公诉”是对有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是涉及国家和政府利益的诉讼;“私诉”是根据个人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是涉及私人利害关系的诉讼。这种对法的划分方法即现今所指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产生后,到现代社会,其制度构成不断趋于完善。无论是英美国家还是大陆法国家,对公益诉讼都非常重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7.
108.
汤维建 《中国公证》2014,(12):12-15
公证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大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乃至于整个依法治国大格局当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全国12000多名公证员,和二十万的法官的队伍及二十几万的律师队伍相比,那是少量的。但公证的体制改革、公证制度的完善,确实又是我国法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审议中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笔者认为,对于公益诉讼的诉权主体既不可确定过宽,也不可失之过窄,而应当从实际出发,按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确定。我建议民事诉讼法修改将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赋予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三类主体。理由在于: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的不断深入,颁行于1979年、局部修改于1983年的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已明显不能满足现实司法实践的需要,并与宪法中法律监督机关的基本定位相去甚远,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被提上日程。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于法律监督的理解更倾向于刑事法律监督,明显忽略了其他两类并驾齐驱的法律监督范畴——民事法律监督与行政法律监督。立足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重要现实意义与多年立法、司法实践,尤其针对2012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新发展,就民事检察监督对检察机关组织立法的合理期待,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体例调整入手,结合检察机关的组织性质、活动原则、职权与监督手段、组织建构等方面的修改意见,进行有益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