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法律   48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检察官养成,是法治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秉明鉴持钧衡以昌法治,忠国家人民,奉宪法法律;执法律利剑,兴法治昌明;守职业道德,护公平正义。法治进程中的检察官,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任。检察官的职业教育培训,不仅事关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进步。值此国家检察官学院建院二十周年,本刊特组专栏致贺。业内人士的自我认知与反思,域外经验的学习借鉴与启示,无疑将为促进检察事业发展乃至突破法治实现之瓶颈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52.
周枏先生去世时,我曾写了“带走一个时代的法学家”以寄追思。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的人品、学品和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一个时代的众多法学家的个性特征、学术生涯和人生追求。无论是其人品学品,还是其生涯命运,都有时代的印痕。现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即使有人想去追求,已经很难产生、锻造周枏先生这样的学者了。这就是时代的不可抗力,它既可带给人们光辉与希望,也可给人造成黯淡和神伤。所幸的是,一种纯净的人品和精深的学品总能给人以激励和向往。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以下简称《原论》)就是这样一部体现了作者学品,并且给人以激励,为后来者奠基的著作,这是他留给后人的丰厚遗产。这个遗产既是一种已然的学品,又是当今学人应行仿效的楷模,也为将来的学术树立起了准衡。周枏先生去世带走了一个时代的另一层含义,是说作为老一辈学者,他其实是前一个时代的罗马法学者在后一个时代的仅存。从20世纪初以来至今,中国的罗马法学著作可以说并不少,除译著外,中国学者自己的著述也有十四五种之多。这些著作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发生过相当的影响。其中影响较为持久广泛的当属黄右昌的《罗马法与现代》、陈朝璧的《罗马法原理》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周枏、吴文翰、谢邦宇的《罗马法》(群众出版社,1983)和江平、米健的《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从时间上看,虽然《原论》1994年才问世,但在此之前,像《原论》这样系统全面、深入具体、资料翔实的中文罗马法专著还不曾有过。这部著作是周枏倾其一生精力与心血的巨制大作,是他一生学术积累和造诣的集中体现。此前已有的任何一部罗马法著作,都没有像《原论》这样做了几十年的酝酿和准备,融入了几十年的学术探讨与教学积累。仅此而言,《原论》可谓对其他既有罗马法学著作的超越,是中国罗马法学近乎一个世纪的集成。正因如此,该书出版之后,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到2004年4月,该书已经五次印刷。这在同类学术著作中,无疑独享殊荣。在此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斯人已逝而不去,学品无声得永生。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价值,无论他生存时曾否得意辉煌,或者曾有多少失意怅惘。从《原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学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