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改革至今,审查方式、审查程序等方面已日益完善,审查效果进一步提升,但由于理念更新不够、规范性指引缺位、权利救济虚设等问题,导致审前羁押率较高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在“捕诉一体”办案模式下,检察机关可以通过更新理念、完善制度、权利救济、机制融合等途径,发挥主导责任,减少不必要逮捕,合理降低羁押率。  相似文献   
62.
"人格"问题在法学与法律上都是个众说纷纭的概念,由此也引起学界对其意义、范围以及与其它概念相区别的争论。诸如"人格的概念在法律上是否必需?","人格概念是否仅存在于私法制度之中?","人格"的概念是否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内涵相同?……等等,都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法学、法律上的一个基础概念,人格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它既在私法上成为法律主体建构的基石,也在公法上为人的平等提供了依据。同时,人格既不等同于法律主体,也不类似于权利能力,而是法学、法律上具有独特内涵的专门范畴。  相似文献   
63.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弱有所扶"作为一战略目标,为此需要在法律上落实扶助弱者的制度与措施.法律固然不是抹平强弱的工具,但法律必须担当起扶助弱者的责任.人类"恃强凌弱"的本性、社会良性生存所需的公平正义、权利实现上的"可行能力"不同以及个体难以应对客观存在的风险,都决定了法律面对弱者不能袖手旁观.当然,社会上的弱者并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周永坤先生的新著《法理学—全球视野》的特色与成就进行了评介 ,指出该书在一些法理学术范畴的提炼和知识的细化方面有一定突破。  相似文献   
65.
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弱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蕴含着弱者权益保护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民主法治的实现有赖于对弱者权益的合理保护;公平正义的达致主要与弱者保护的程度相关;诚信友爱的社会离不开对弱者的人文关怀;社会能否安定有序取决于弱者境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66.
"自然人"的社会与"自然人"的法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玉鸿 《法律科学》2006,24(4):3-16
现代化的法律语境之下,“自然人”还能否有存在的位置?当法律日益与人们的本性疏离的时候,这是否是一种可欲的法律?作为调整人的特定行为的规则,法律应当与人性、人的欲望与需求相联系。简单地说,法律应当为个人的自然生存留下特定的空间,为个人的自然性的保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7.
边沁所开创的功利主义法学派,从普通人的角度追问法律的本质,因之成为法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本文探讨了边沁功利主义哲学在其法学思想上的主导地位,研究了边沁法学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及其追求,涉及了边沁为推进法律改革所阐述的法律思想,并就边沁法律思想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8.
"集体行动"与"人的联合"——以集会、游行为核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鸿 《法律科学》2007,25(1):56-61
集体行动是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之下,由聚合的人们进行的一种群体行为.集体行动有利于弥补代议制度的不足,畅通民意的表达渠道,并提供产生社会影响的公共论坛.在人权的意义上,集体行动表达了"不平则鸣"的人性诉求,有利于成熟人的心智,并避免个人怯于公开表达的心理障碍,为人们的政治历炼提供了契机."共同目标"与"一致行动"体现了集体行动的内在、外在价值,正是通过这些价值的展现,人的联合在集体行动中得以有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   
69.
结社自由属于当代人权公约及宪法中所规定的基本人权,是一种具有"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双重属性、用于保障人与人之间形成固定关系的重要权利.在法律性质上,结社自由既是个人的自然权利、消极权利,更是个人联合或结合的权利.在形成"人的联合"方面,结社自由保障了个人社会交往与社会合作的自然本性,有利于使孤立的个人得以集结,并最终为建立市民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
试论法学教材的编写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学教材要成为法学教育的教学范本 ,就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编写目的作为支撑。在编写目的的选择上 ,应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未来法律职业者的知识结构、法律技能与职业道德问题。法学教材的编写必须以职业角色作为贯穿教材编写的主旨 ,以“法律问题”作为贯穿教材内容的主线 ,以职业能力的提高作为教材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