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法律史上人格制度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玉鸿 《法律科学》2008,26(4):40-50
不同的时代有关于人格的不同的立法政策,在法制史上,人格制度经历了身份化、理性化以及普遍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人格的身份化时期,法律以等级制“身份”为依据,将一部分人宣布为法律上的“非人”;在人格的理性化时期,强调人格的理性内核,同样将妇女、奴仆等排除在人格的拥有者之外。只有在人格的普遍化时期,法律上才承认每个人都是拥有平等人格的法律主体,由此在人格制度上完成了法律由野蛮、专横到文明、人道的演化。  相似文献   
82.
胡玉鸿 《法学》2005,(12):17-24
私法原则在行政法中的适用,业已成为行政立法和行政诉讼中的普遍现象。然而,私法原则究竟如何适用适用于行政法领域,仍然是个在学理上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私法原则能够适用于行政法领域的原因,论证了私法原则适用于行政法领域的时机,并以“社会生活”作为私法原则与行政法个案联结的中介。最后,用“比附”、“还原”及“类型化”归纳了私法原则适用于行政法领域的三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3.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重申要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综观《规划》的内容,在建构良法上,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导向,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将以人为本作为指针设计法律的内容;要确立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基准,保障立法公平、执法公平、司法公平的完整实现;要立足具体国情,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制法律。在良法的标准上,可将本于人心、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良法的实质内涵,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大局稳定。在良法生成的制度保障上,必须确保法制统一、完善立法体制、明确立法重点、推进立法民主,以此来为良法的形塑奠定扎实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84.
程序公正的价值--经典作家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序公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所着力阐述的法学课题.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经典作家们将程序公正作为宪政的基本要素,只有独立的司法体制以及人民参与司法的陪审制度,才能确保宪法制约国家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的作用;程序公正也是限制行为恣意的基石,它既包括对法官自由裁量行为的程序限制,也包括简化诉讼环节,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同时,马克思主义作家还通过"同类人"审判观念的诉求、"有罪推定"的排除以及程序和平的机理,阐述了程序公正在保障实体公正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行政诉讼中的审判权力与诉讼权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及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在以往的教材、论著中,多将其界定为权利、义务关系。仔细分析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不难发现,其实际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权力法律关系(即不同职能的国家权力之间在行政诉讼中所形成的权力分工与制约的法律关系);二是权利法律关系(指行政...  相似文献   
86.
对等权利与行政诉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玉鸿 《法学评论》2004,22(1):152-158
原被告双方对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构成了行政诉讼制度运作的基础。本文以“诉讼地位平等权”、“要求公正审理权”和“自愿和解权”为核心 ,考察了行政诉讼中原、被告之间共有的权利形态。诉讼地位平等权表明了在诉讼中法律角色之间的平等 ;要求公正审理权则同时表明了法院的义务 ;自愿和解权则是在行政诉讼法明确禁止调解之外 ,由当事人之间达成解决纠纷的另外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7.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所以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以确立和实现人民民主为根本价值追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其次,要保障人民民主的实现,就必须建构起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协商民主是这些民主制度的运行形式。再次,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努力与创造,只有发扬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人民民主由此成为社会主义的活力。最后,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必须在社会主义阶段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使人民养成民主的思维和民主的习惯,从而为共产主义社会下的个人高度自治、自律、自由、自主奠定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88.
研究是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系统方法,这意味着研究必须采用学界公认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来进行。法学研究也不例外,它是为获取有关法律的新颖性、可靠性知识,采取系统的、有规则的方法进行的一种智力创造活动。法学是人学,法学必须以人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人的模式”的建构,提炼出“法律人”这一核心假定,从而就人的行为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予以研究。在研究目标上,一是要强调法律知识的新颖性,即通过法学研究所产生的新知识能够占领制高点、填补空白点、深化聚焦点;二是要强调法律知识的可靠性,即相关的新知识能够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对于法学研究结论的检验,可采取以理论检验理论、以事实检验理论、以规范检验理论、以逻辑检验理论等检验手段来予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