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5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网络犯罪及其法律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网络犯罪及其类型 在论及网络犯罪之前,我们首先要涉及的是计算机犯罪这一概念。何为计算机犯罪?对此,刑法学家与犯罪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具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定义,甚至刑法学家与犯罪学家内部对计算机犯罪定义也不一样。①法律界至今还没有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计算机犯罪的概念。但众多学者认为,从外延来看,计算机罪犯包括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和以计算机为对象进行的犯罪。笔者在此也很难给网络犯罪下个确切的定义,但我们认为网络犯罪本质上是计算机犯罪,但它是与网络有关的计算机犯罪,那些针对计算机硬件或运用单台电脑进行…  相似文献   
22.
董丽君  ;赖早兴 《求索》2008,(4):121-123
“刑罚后阶段”是刑罚执行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因犯罪而受过刑罚惩罚的人均被贴上了“犯罪人”的标签,因此在刑罚后阶段,其权益受到刑法内和刑法外的诸多剥夺或限制。这种剥夺或限制虽有其功利基础,但也应当基于理性对刑罚后阶段进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23.
刑法平等原则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早兴 《法律科学》2006,24(6):77-83
刑法已经对平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刑法学界对于刑法平等是单纯的司法平等还是立法平等与司法平等的统一、刑法平等是纯粹打击犯罪上的平等还是打击犯罪与保护权益平等的结合、刑法平等是否仅为自然人间的平等、刑法平等要排除哪些因素的干扰、刑法平等与区别对待关系如何处理,争议颇大。对这些争议予以澄清是正确把握刑法平等原则内涵和外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4.
执法中地方保护主义对法治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法治思想的精髓,也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针。近些年我国加快立法速度,在社会生活的绝大部分领域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在执法方面却大量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导致地方执法机关执法不依法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有的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为了一点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甚至连犯罪问题都加以保护”。执法中的地方保护…  相似文献   
25.
在司法实践中 ,如果在案件的判决前能查明被告人具有累犯身份 ,自然可以实现对累犯的从重处罚。但如果被告人真实身份不明时 ,就会使司法机关在贯彻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上处于两难境地。对此作者认为 ,应提高侦查质量 ,完善《刑法》的有关规定 ,为实现对累犯的从重处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6.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秘密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商业价值、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而未被公众所知悉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它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必须对之予以法律保护.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范围从窄到宽,保护力度从弱到强的过程,但仍存在众多的不足,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7.
由于刑事责任的承担要求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认识和控制能力,某些精神病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没有认识或无法控制,因而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也就成了刑事辩护的重要事由。在美国刑事审判中,精神病是无罪辩护的重要理由,判例法与刑事立法共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精神病辩护制度。在美国,精神病辩护制度的存废问题一直备受争议;精神病法律标准处于变化之中,各法域标准不一;精神病辩护的提出、审理程序、证明责任分配与证明标准、裁定及专家证人的作用有其特点;因精神病而判无罪者的关押与释放形成了特定规则。我们可以借鉴其制度的某些合理因素,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精神病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28.
刑法中的“赔偿(经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行为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而且或多或少会给被害人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从刑法规定的刑罚方法看,被害人并不能从犯罪者受到刑罚惩罚中得到应有的损害赔偿。为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刑法第36、37条规定法院应当判处或责令犯罪分子“赔偿经济损失”或“赔偿损失”。但学界对于“赔偿(经济)损失”的性质、范围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争议较大,本文试图对此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29.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催收非法债务罪后,我国惩治非法放贷讨债犯罪的规范体系渐趋完善。然而,催收非法债务罪的适用范围以及该罪涉及的罪数问题,在实务中仍有争议。为此,本刊特述选一起行为人线上非法放贷后又使用“呼死你”恶意讨债的案件,邀请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0.
美国行政赦免制度及其对死刑执行的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早兴 《河北法学》2006,24(4):131-133
赦免是各国以外在于司法制度的方法干预司法的一项制度.美国行政赦免制度是美国行政干预司法的制度.美国联邦和部分州保留了死刑,其行政赦免在限制死刑执行中曾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行政赦免在限制死刑执行中的运用已变得较为少见,但其仍是一个有效的限制死刑执行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