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崆峒区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出发,结合目前县(区)司法局社会"公信力"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现状和主要原因,就如何提升县(区)司法局社会"公信力"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会议文书是机关应用文中的一类常用文体。这类文书包括开幕词、闭幕词、大会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稿、演讲稿、会议记录等。各种会议文书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功能,也都有着自己独具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本期介绍领导讲话稿的写法。一、领导讲话稿的含义、特点和类型1、领导讲话稿的含义。广义上说,开幕词、闭幕词、大会工作报告等,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是育人,这不仅仅是专业课老师的事,更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学教育的重要特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十几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作为一个历史性范畴,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蕴。基于此,有效梳理解放思想的理论谱系,科学把握其时代精神,在新形势下便具有了当务之急的必要性。本着此目的,文章从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解放思想与实践三个不同环节,对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作一粗浅探讨,期冀能为更好的贯彻和落实十七大精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刑法谦抑在中国——四校刑法学高层论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庆祝吉林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吉林大学法学院邀请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刑法学界同仁,于2006年9月12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了主题为“刑法谦抑在中国”的四校刑法学高层论坛。学者们集中对何为刑法谦抑、刑法谦抑是一种原则还是一种刑事理念、刑法谦抑的价值、刑法谦抑在中国如何实现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刑法谦抑是刑事法治发展的必然诉求,在当代中国刑法中作为一种刑法理念应有多方面的体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限制性、紧缩性,刑罚适用过程中的轻刑化、非刑罚化、替代刑化。中国刑法应当谦抑。也有学者认为,“刑法谦抑”的提法不科学,应以“不得已”代之。  相似文献   
17.
高珊 《重庆行政》2014,(3):91-93
正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精神的主题和核心要义。不同的历史年代赋予爱国主义不同的历史主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与梳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内涵的历史流变,发掘其中闪耀着历史光辉与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现代化建设重要性的科学定位,是我们继续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9.
高珊 《重庆行政》2016,(3):95-98
正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鲜明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1])当前,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高珊 《重庆行政》2010,12(3):104-106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改革历史回顾 (一)"85"方案的提出与实施 这次改革以"85"方案的提出与实施为界标,初步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高校公共理论课"两课")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框架,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恢复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