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71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审讯中的无声语言--眼睛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论文概括阐述了无声语言在审讯中的性质、作用及观察方法.尤其对无声语言中的"眼睛语言"做了详细阐述.其观点具有开拓性、独到性,对审讯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为己任,并为此奋斗不息."三个代表"思想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新总结;"三个代表"思想涵盖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内容和根本目的;"三个代表"思想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化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3.
美国"防灾型社区"的创建机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政府积极创建“防灾型社区”,以提高社区成员的防灾意识,增强社区防救灾能力,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我国也可以构建与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与城市社区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阶段相符合的“防灾型社区”。  相似文献   
24.
搞好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预防工作 ,减少流动人口犯罪的危害性 ,对于促进社会“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因素具体表现为 :(一 )流动人口中许多人法制观念淡薄是造成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 ;(二 )不健康心理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原因 ;(三 )文化素质低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等五个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 ,应从加强文明教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加强文化控制 ,弘扬主体文化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5.
职业军人劳动的特殊性及其成本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军人是指以军事劳动为职业的人,他们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但他们的劳动具有特殊性职业军人的劳动投入不同于一般生产要素的投入,他们的劳动提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社会对职业军人的劳动尚有认识误区,应当澄清;建议对军人的特殊劳动成本给予适当补偿.  相似文献   
26.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炜祥 《公安学刊》2006,(3):105-108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学报事业经过了量的扩张,已进入到质的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学报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高校学报要得以可持续的发展,与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关系极大。高校学报的主体意识有把关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等,只有提高了这些意识,高校学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7.
<正> 联合国将于1985年召开第七届犯罪对策和刑罚执行大会。这次大会将探讨妇女与刑事犯罪问题。为了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署向各国政府指定的报告人发出了二百五十多份调查表。调查的内容包括妇女在1970年至1982年间犯罪、预防的战略、刑罚执行中对女犯的待遇以及妇女作为刑事犯罪的受害者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对  相似文献   
28.
论“挪而未用”行为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挪而未用"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问题,存在着"否定说"与"肯定说"之分.本文作者主张"肯定说",认为在"挪"、"用"关系上,应当确立为"用"而"挪"的立场,将"挪"视为该罪客观要件的要素,将"用"作为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从而解决在挪用公款及其相关问题上司法认定的诸种难题.当挪用故意与占有目的难以区分时,应当首先推定为"占有",只有被告方做出有力反证并得到印证时,占有目的认定才足以被"挪用"所推翻.  相似文献   
29.
本文提出把握"三个代表"要求的实质,就是党必须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不断解决党所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带领人民和国家紧跟时代步伐和历史趋势前进,才能真正当好"三个代表";把握"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就是党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抵御风险、拒腐防变的能力,这样党才能真正成为"三个代表";把握"三个代表"要求的根本,就是党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只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切实地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30.
扰乱法庭秩序罪是新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为了更进一步地贯彻新刑法的立法精神,本文作者从该罪的立法缘起、概念和特征、罪间界限以及其他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具体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地处理好这一方面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