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行政法逐渐从"防范国家权力"的干预行政模式之下迈向了"通过国家的权力,向国家要求权利"的给付行政模式。正是由于行政模式的转变,现行行政诉讼法已经不能应对给付行政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受案范围过窄、诉权保护期限的功能缺失和原告承担证明责任的范围狭小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石珍 《行政与法》2014,(10):26-33
随着社会自治领域的日益扩大,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一元权力结构逐渐解体,公共权力领域和私权领域的二元性分化开始显现,治理型政府取代管理型政府已逐步成为现代政府建构的主导形态.随着法治国家的不断演进,单纯的形式法治已经无法适应治理型政府的内涵与要求,作为一种更为合乎权利保障要求的法治形式,实质法治亦将在执法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执法理念与执法目的的变迁必然影响到执法理念的更新与升级.管制范式下的干预性执法、惩戒性执法、自卫性执法、专断性执法等理念需要转变,给付性执法、恢复性执法、履职性执法以及参与性执法等理念将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3.
行政处罚法与刑事处罚立足于依法治国原则之下,不仅共享着类似的公法性质与限权苛责功能,也在实体规范层面有着较多的耦合,故刑事处罚中的结果无价值理论可以扩张适用于行政处罚领域。就行政处罚中的违法性判断而言,不仅要考量是否违背了社会管理过程中所科以的行政法义务,也应当顾虑到该行为是否对行政法律秩序及该秩序所欲保障的法益产生实质可能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赫费称哲学的思想实验由两部分组成:实验的安排和实施。本文则试图阐释研究行政法基础理论时实验安排阶段的两个前提:一、行政权具有脱离立法权制约的独立性:二、行政法应该是规定“国家行政”的法。并以此实验安排阶段的前提去考察思想实验的实施,从中指出平衡论的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致使行政相对人陷入的举证困境出发,分析现行法律供给的不足及其突围之路,希翼对权利救济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法学始终的一个经典问题。关于这二者关系的说法可谓是林林总总,莫衷一是。德国法学家耶林亦曾经将之比喻为法学中的好望角,一凉涛骇浪,难以驾驭”。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庞德院长阐述了他关于法律与道德的看法,无疑是一次跨越比利牛斯山般的尝试。如何处理合法的道德恶行?又如何处理从实在法看是非法的、但在道德上却是可以证成的行为?对此.哲学界和法学界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故此,很有必要在剖析实证法的道德困境之基础上,探讨道德理念对实证法的重塑。  相似文献   
17.
李自成的最后归宿,一九五六年以后,史学界似已定论为:死难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现在作者根据近年发现的文物、资料,对清乾隆时即已流传、后来又陆续得到印证的李自成禅隐湖南石门县夹山寺之说,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和考证。(在本期同时刊载的另一篇文章里,对九宫山之说提出了若干质疑。)希望能引起史学界的重视和争鸣,以期作出一个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撤销复效行政行为应考量以下因素:第一,考量行政机关所采取的撤销手段能否达到所预期的目的以及该撤销措施与预期目的之间是否处于合理且适度的关系;第二,全面考察可能对相对人、第三人、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在无涉公共利益的情况下优先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而在关乎公共利益之时综合衡量各种利益的大小;第三,借助正当程序制度,使得各利益相关人能有效进行博弈与互动;第四,在法定的除斥期间内行使撤销权;第五,违法行政行为受法院生效裁判约束的、遭受不利之当事人认可该行为效果的或受益人已穷尽了被授予的利益且难以恢复的,一般不予撤销;第六,对于具持续效力的行政行为,一般仅向后撤销其违法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