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89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据统计,性犯罪案件中办案人员对未成年被害人存在多次询问、问题设置不当、缺少必要心理疏导等问题,对此情况如不予以充分重视并及时修复,则会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产生二次伤害。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儿童心理学、法律语言学等相关理论,设计一套适合未成年被害人身心特点、可操作性较强的询问模式,能够帮助未成年被害人尽早走出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262.
武晓妍 《法制与社会》2010,(33):294-294
近年来我国女性犯罪比率逐年上升,而女性犯罪的主体多为农村女青少年,其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犯罪手段较隐蔽,而且犯罪类型与地区经济状况有关等特点。我国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探讨其预防对策的时候,即应从提高其自身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方面着手,又应从客观上,全社会共同努力,尊重女性、保护女性,主客观共同预防女性犯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63.
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的犯罪年龄和整体的文化程度偏高,犯罪人中离婚、再婚现象较为严重,经济生活状况相对贫困,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女性犯罪多发生在熟人之间,被害人的行为过错是导致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女性犯罪受情境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报复性,犯罪形式以共同犯罪为主。  相似文献   
264.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对现实社会认识尚浅。近年来,高校女大学生因性犯罪被害的现象频发,引起各界的强烈关注。本文拟从女大学生遭遇性犯罪的特点出发,结合现实,基于被害人立场,围绕主客观因素分析女大学生遭遇性犯罪的原因,为这类潜在被害人提供若干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265.
在本次修正刑事诉讼法过程中,我国实务部门有些学者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犯罪率急剧上升为由反对强化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机能。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犯罪率确实大幅增长,但根据联合国以及我国的相关统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犯罪率、犯罪增长速度、严重暴力性犯罪占全部刑事案件的比率等都不高,甚至相当低,因而以此为由反对强化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机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266.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上升。在我国,女性犯罪已经成为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已经成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类型。女性犯罪在犯罪构成四要件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与女性个性特征相关联。女性犯罪是内外因、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狠抓内因,控制和消除外部诱因对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维护社会的稳定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67.
女性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女性参与各类事务以广阔的机遇,同时也为女性犯罪提供的机会,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对整个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提出了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68.
李永升  叶静 《海峡法学》2012,14(2):57-63
上海闸北区少女援交案,20名未成年少女涉案其中,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多人结群共同犯罪、家庭残缺不全、动机多为贪慕虚荣、以互联网为交易媒介等特征.按照标签理论的观点,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偏差、成人社会的负面影响、外来腐朽文化的冲击、法律漏洞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未成年女性性犯罪的发生.对于此类犯罪,应当从完善家庭教育、强化学校功能、减少媒体负面报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完善刑事法律等方面入手,消除标签的不良影响,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269.
近年来,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资料显示,女性犯罪占比在不断增加,其隐蔽性也不断增强;在有女性参与的团伙犯罪中,女性的作用愈加突出,女性累犯的比率也逐年上升。然而,关于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审讯策略研究却相对匮乏,难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女性犯罪率与低效的女性犯罪嫌疑人审讯工作之间的矛盾。研究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的心理以及女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女性犯罪的特征,更好地分析和评估女性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供述障碍,从而调整和改进针对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对策。  相似文献   
270.
浅析女性犯罪人由被害到犯罪的"恶逆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性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犯罪人具有从被害人到犯罪人转变的过程,即女性犯罪的"恶逆变".女性犯罪"恶逆变"在暴力犯罪和性犯罪中比较突出,所侵害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女性犯罪"恶逆变"的发生是一个犯罪动机形成的过程,其直接动因是消极的不良情绪的长期积累,为泄愤导致"恶逆变";急于摆脱当前不幸处境,以恶抗恶,导致"恶逆变"的发生;对人生的绝望,导致"恶逆变".女性犯罪"恶逆变"与犯罪主体的消极心理密切相关.要预防女性犯罪"恶逆变",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区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预防犯罪的作用;各级司法部门要及时、严厉打击家庭暴力犯罪,运用法律手段预防女性犯罪;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和睦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女性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