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所秉承的法律进化理论不是机械唯物主义下的被动宿命论,而是将自然观、历史观和辩证法有机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法学观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同时展开,在客观方面法律规则为经济规律所选择,阻碍经济发展的则被废弃。在主观方面,法律规则的有无、制定的恰当与否,决定了法系统给予经济发展以正面或者负面的回馈力量。实践理性是在认识并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完善法律制度,使其充分契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尝试.坚持法律进化中的实践理性是使得法律的客观和主观方面融贯统一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法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72.
中世纪时期,宗教无情打压和迫害包括自然哲学在内的异教.伴随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壮大,这种打压和迫害也随之猛烈.19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公开攻击科学理性和建制的"奇迹信仰",并且广泛渗透到公众中.一战后,被战争摧毁了物质和精神家园的人们开始向非理性世界寻求拯救.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在100年前曾在欧洲一度风行的反理性主义,以及"揭示宇宙谜团"的非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因此,造成当时占星术等各类超自然信仰肆意流行.除此外,继承近代神秘主义思想的有神论者开始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拯救的意义,对科学理性、认知模式和方法展开批判和否定.这些来自宗教和神秘主义的激进批判和否定威胁和阻碍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3.
1859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本书的第一版1250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这本轰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新书名为《物种起源》,作者就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相似文献   
74.
浅褐色的羊皮纸,散发着古朴的幽香,它穿越170个春夏秋冬,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婚姻的故事,准确点儿说,是有关婚姻利弊的思考。它的主人是进化论的奠基人、《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  相似文献   
75.
王树枏以“大同”解庄,首次将“大同”的概念与庄子“至德之世”相结合,其解庄模式多围绕“大同之道”、“大同之化”、“大同之本”、“大同之盛轨”等相关术语,来解释庄子的无为至德思想.值得注意的是,以“大同”解庄的思路并非都是对庄子原意的曲解,其所引进平等、自由的观念,赋予《庄子》以新意.此外,以“大同”解庄不仅与康有为的《大同书》相表里,同时受到胡适所言庄子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不仅继承了韩愈、苏轼等人援庄入儒的传统,更为庄学思想注入新鲜血液,迎合了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6.
近代中国,人们的历史观经历了从传统史观到进化史观再到唯物史观的嬗变,进化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引入创造条件,并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77.
郭刚 《理论月刊》2006,4(3):69-71
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主要是在居日期间对西学的传播中形成的,其中西方的进化论、民权说是他启蒙国人的主要思想工具。随着西学的不断传播,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也逐渐成熟,《新民说》就是最为显著的标志。与西方英、法、德等国的“单线式”启蒙运动不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启蒙则是双重性的。近代启蒙思想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变革,带来了新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势。  相似文献   
78.
法权感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林晚年的法律理论是一种古典的、人类历史的法律进化论模式,该模式出现在其思想成熟期的诸多著作中,但只有在该报告中,以耶林雄辩的口才才得以系统地展示.耶林首先提出了法权感渊源的二者择一的问题,即法权感是产生于历史呢?还是天赋的呢?耶林认为天赋论有三种形态,即天真的、进化的以及形式主义的,其区分标准为,道德真理对于人类是否天生就是完全的、萌芽的或纯粹形式化的.耶林驳斥的是自然赋予人类某种特殊装备的观点.他认为,人能够凭借自己的理解(Verstand)出于自我保持的本能(Selbsterhaltungstrieb)为自己的生存发现必要的道德与法律上的秩序.耶林主张: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产生了道德.法律就象一个漫游者,他在黎明接近日出时离家出游,历史是太阳,而法权感则是漫游者的影子.在日出前法权处于冷清状态,也没有影子,日出后或太阳照耀时,影子从法权后面,移到旁边,最后出现在法权的前面.他从三个角度对这一论点进行了论证,即自然的角度、历史的角度与心理的角度,在心理方面他分析了法权在个体中产生以及一般化的问题.从第一个角度,耶林提出了一个人类学的问题,将天赋论陷于两难与矛盾之中,因为人类具有两个相互斗争的特性:自私与无私.人类自私的自我保持本能控制着人类法律存在前的阶段.在第二个阶段,人类凭借自己的经验产生的自我保持本能,在社会存在方面寻找着自我的满足.但在社会阶段,自我保持还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它由对纯粹的生物存在的捍卫,演变为道德的自我强调(Selbstbehauptung),这就是为法权而斗争的主题.所以,在一般意义上本能是通过经验,即历史形成的.在第二个角度,耶林首先考察了一个现象,就重要法律制度以及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不同民族存在着一致意见,但耶林认为这不能从天赋论解释,而只能从合目的性观念中得到解释,这种一致性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并丰富了世界,该过程是开放无止境的.随后,耶林又谈到了法律产生前时代的语言、神化与诗歌.基于那个时代人类对道德漠视的分析,他又进一步论证了法权与道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历史的.第三个角度是关于人自身内心的心理分析,关于良心与法权感的形成,耶林考察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法权感与法律基本原则或法律设置相似,是通过人的抽象能力获得的,尤其重要的是法学家理论构成与概念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法权感才能演变为法律.同时,法权感的使命还在于对于实证法律的控制与批判.另外,耶林还认为,那些适应生活的法权原则只有在战争、艰难时期以及社会运动的情况下,在法权感的要求下,才能成为制定规则.  相似文献   
79.
“社区与社会”是社会学的经典议题,其中包含着类型学和进化论两种分析视角,最终也形成了关于社区命运的争议。但是,这个经典议题的理论局限在于其分析是基于一种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同时忽视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社区与社会”关系的呈现方式和意涵必然有不同表现与可能。在总体性社会解体以后,关于中国情境下的“社区与社会”议题需要强调两个重要问题:思考共同体如何从总体性社会释放的空间中不断被生产出来;从实践社会学立场出发,观察行动者如何处理与权力和市场的复杂关系,如何从这种相互交织而非对立世界中选择性建构自己的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80.
张英 《理论探讨》2003,(2):38-40
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主体 ,但并不是作为自然科学被传播 ,而是对其意义作了新的理解 ,把它提升到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对思想理论的必然要求。在短短的几十年里 ,进化论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变易史观相结合 ,形成了中国近代的进化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 ,进化史观居于时代思潮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