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83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138篇
中国共产党   67篇
中国政治   146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2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is article aims to inform the long‐standing and unresolved debate between voluntar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itiatives to impose binding legal obligations o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he two approaches share a common feature: neither can fully specify its own scope conditions, that is, how much of the people and planet agenda either can expect to deliver. The reason they share this feature is also the same: neither is based on a foundational political analysis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governance. Such an analysis is essential for providing background to and perspective on what either approach can hope to achieve, and how. This article begins to bridge the gap by illustrating aspects of the political power, authority, and relative autonomy of the contemporary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The conclusion spells out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bate itself, and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32.
《Labor History》2012,53(5):670-693
Abstract

Injustice is said to be the cornerstone of collective action, but why is it so important, and how does the way in which it is framed for mobilisation affect the outcomes? This paper compares two lengthy disputes in the Australian electricity industry which demonstrate that a sense of injustice and a history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action do not guarantee that a dispute will be resolved to employees’ satisfaction when the wider context is unfavourable. Although leaders of both disputes expressed confidence in success predicated on the outcomes of previous industrial activity, there were specific factors within the industr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text which provoked determined employer and government counter mobilisation leading to unsuccessful outcomes for the workers in dispute. The reasons for the poor outcome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framing of the injustice by leaders and the effect of the response of a determined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3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环境和“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的维权机制下,国有及其控股企业要带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这是有所争论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面对国有企业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权益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之间存在的矛盾,国有企业要发挥较好的民主传统和健全的政工体制优势,率先搞好工资集体协商,进一步健全企业民主管理机制,为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打下更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4.
工会企事业是工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工会企事业对于提升工会组织的履职能力和服务能力,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企事业建设与发展,经过持续努力,逐步形成了具有工会特色、适应职工群众需求的工会企事业体系,在工会工作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作为我国企业领导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个研究热点问题。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复杂,其中最主要的研究议题可归结为四大类,即企业民主管理的理论 依据、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律与政策研究、企业民主管理的制度逻辑与变迁、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而每一议题内部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但正是这种分歧和争论,使得企业民主管理的研究得以不断地细 化和深入。  相似文献   
3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近两年,在三大协议影响下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等经贸合作活动呈现出何种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的合作提出阶段性建议。本文主要针对广东与东盟国家优势产业间的竞争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为广东如何进一步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7.
劳动争议是劳资关系矛盾的集中表现。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变化、产生的原因及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的特征,指出了民营企业成为当前劳资关系矛盾的重点;其次,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中劳动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本文从劳动者权益维护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38.
重组改制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改制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民主管理制度需要完善、职工主人翁地位程度被削弱、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增强职工主体意识;激发基层民主管理活力;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与机制。  相似文献   
39.
依据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数据库对我国国企工人道德素质从道德意识、道德常识、道德行为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国企工人道德素质整体水平较高,但在道德意识上存在倒置和不平衡等差异现象。(2)国企工人道德素质结构性差异不均衡,学历和工龄对其作用以直接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40.
彭真明  方妙 《法律科学》2011,(1):162-169
管理者薪酬,不仅在于给什么,而且在于如何给,此即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的实体与程序规制两个面向。由于缺乏自治性与适应性,实体规制面临诸多困境甚至"失灵",为此,转换视角,引入和完善薪酬程序规制殊为必要,亦即基于正当程序原理完善程序规制立法以及救济与责任机制,保障程序规制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