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117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8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梁凤荣  杨鲲鹏 《北方法学》2016,10(2):145-160
有清一代,州县官对地方司法的有效运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官员队伍中的一个群体,其中不乏庸碌或贪渎之辈,但也确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为官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追求司法中的"秩序"、"仁恕"、"道德"文章。这种追求与其长期被儒家文化的浸润密切关联。清代州县官结合自身职能与任职所在环境,力图通过司法活动达到"使民无讼"、"情罪相协"的效果,为此致力于"哀矜折狱"的实践。  相似文献   
72.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为我们深入研究阐释孔子及儒家思想,弘扬传统美德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3.
熊忠厚 《学习月刊》2009,(22):42-4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具有十分明显的封建大一统格局和专制主义色彩。但这并不否定,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变异的社会政治环境迫使其发生一种负向运动和背向调节,形成曲线发展,从而表现出一种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74.
现代企业精神虽然因企业不同而各有其特点,但许多现代企业从不同的方面汲取了儒家思想,例如汲取儒家“和为贵”的思想,树立团队精神;汲取儒家“诚信”的思想,树立奉献精神;汲取儒家“自强不息”的思想,树立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75.
论中国儒家思想中人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珍琼 《理论月刊》2004,(10):60-61
从狭义上讲,人的发展观是关于个体人的发展的最根本的看法。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人的发展观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讨论的,它着重把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理解为人的道德修养。这种人的发展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76.
77.
儒家英雄主义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英雄主义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或者伦理英雄主义,它建立在对既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认同和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内心道德观念,自觉地控制、约束、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儒家英雄主义包含丰富内容,注重高度的道德自觉,推崇正心诚意,强调德才并重,尊重社会规范。认真汲取历史上英雄主义的合理因素,构建信息时代的英雄主义,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快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8.
冯德光  赵晓燕 《前沿》2007,(5):215-217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而儒家的和谐思想,则以“仁爱”为核心,以礼乐教化为手段,以“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最高社会理想,同时,以中庸思想为方法论,阐释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也阐释了“天人合一”物我同化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79.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灿烂辉煌,其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具体表现在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人伦、安邦济世的关系上,文学的工具性能突出;又对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样式有影响,使诗歌与散文独领风骚,其他体裁相对滞后。当然,儒家思想也有其负作用。  相似文献   
80.
儒家思想在东南亚(南洋)地区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地土著马来文化的影响,因而,出现了文化上的融合现象,"峇峇文化"的出现,即是这种融合的结果."峇峇文化"的特征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但掺合了一些马来文化的成分,因而呈现出了自己文化上的独特性.但总起来看,"峇峇文化"仍隶属于儒家文化的一部分,可被视为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或一个变异,也可以将其归之于儒家文化这个大系统之下的次(子)文化系统.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的改变,峇峇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即将成一个历史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