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从人们被教育要"扶老人过马路"到现在"土豪才敢扶老人",人们明白路没有变,"道"却变了。面对当下社会公序良俗的重建,法律需要亮出正义之剑,以整饬道德与法律之殇。事件回放2014年1月2日,新年开启,本是人们满怀新年期望、努力奋斗实现美好愿望的时候,广东省河源市东源漳溪街坊46岁的吴方(化名)却选择了跳塘结束刚刚开始的一年,也结束了他的一生。让吴方万念俱灰的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他见义勇为做的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2.
彭宇案是近几年我国争议比较大的一起民事案件,对国人的道德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为解决该案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考虑让刑法介入类似案件。  相似文献   
13.
在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中,裁判过程中的事实推定成了关键并且板具争议的问题。在民事程序中,事实推定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善,有着诸多漏洞,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事实推定的运用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建议从立法、司法和法官自身素质等方面加以完善和规制,使其规范地运作。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信息传递日益便利的今天,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立法、司法、执法的监督作用也逐渐明显。但是。从司法角度看,舆论监督的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妨碍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正6月17日下午5点左右,厦门江头西路天地美食城旁路段,发生一起小事故。一位阿婆被车撞倒在地,女司机吓得哭了,阿婆忍痛反过来安慰她:"不要紧,不要紧,以后开车慢一点就好。"大概是从"彭宇案"开始,中国老太太就成了危险人物的代名词,似乎只要一遇到老太太,人人都有被讹诈的危险。更可怕的是,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每个时代都对年轻一代持悲观态度,总是指责、抱怨和担忧年青一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国将不国,然而现在,部分老年人的所作所为才真正令人感到了担忧。上网搜索词条"扶老人被讹",搜索结果为154000条,这个结果难免让国人汗颜。几年前的"彭宇案"带来的争议依然记忆犹新,最近又发生了典型事件,今年6月15日,四川达州城区正南花园附近,65岁的蒋婆婆摔倒在地,造成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共花去医疗费、护理费等2万余元。蒋  相似文献   
17.
周量 《新法规月刊》2008,(5):116-126
"彭宇案"存在不同的解读视角。从证据法角度出发,对认定彭宇侵害事实的判决理由进行分析论证后可以得出结论:本案法官对辩论主义、主张责任、经验法则等审判实践中至关重要的诉讼法理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同时在心证素材的组织和运用方面存在结构性的缺陷,判决结论的说服力和实质妥当性因此受到极大削弱。公众的责难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程序公正的独立价值,虽然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但法官职业素养亟待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时下,舆论对司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司法过程中舆论监督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发挥积极作用,否则将会阻碍司法公正。剖析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而尽量限制其消极作用,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20.
数年前曾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被许多人视为标志着国人道德滑坡的典型事件,"好心人见义勇为反被讹诈"至今仍是不少人对于该事件的基本解读。然而,如果对彭宇案的一些关键细节进行较为缜密的分析和推敲,会发现公众最初基于媒体和舆论所形成的判断和看法很可能是错误的,真相极有可能恰与人们原先的认知相反。通过搜集整理、甄别比对可从公开渠道获得的各类材料,力图还原出彭宇案的真相,特别是被告彭宇是否曾与原告徐寿兰老人发生相撞这一关键事实。在对一系列疑点进行深入辨析之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彭宇确实因与徐寿兰发生过碰撞而使其倒地受伤,而不是见义勇为反被诬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