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0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244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0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都对刑事判决的种类进行了规定。但是文本自身存在模糊和冲突,致使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相关规定的认识并不统一。对于变更罪名、证据不足情况下的刑事判决以及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判决应否成为第三种刑事判决等问题的思考都不仅仅对于实务界有重要意义,而且关乎无罪推定原理之维。  相似文献   
32.
经过多年的努力,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终于得以顺利通过,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此次修法条文变动之大、内容之广,对推动我国刑事司法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在欣喜之余,更应该看到,立法只是执法的前提,法律功能作用有效发挥的关键还在于正确的贯彻执行。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是"立法难、执法更难"。1996年刑事诉讼法曾确立了对抗制、无罪推定等先进的理念和原则,在立法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由于立法变革较大、发展过快,实务部门缺乏必要的学习和  相似文献   
33.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争议较大的几个问题,从无罪推论的角度对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承担情况试作略论,并提出实践中如果分配证据责任提出一点浅薄的。  相似文献   
34.
在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长期存在的超期羁押现象,不仅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阻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人权保障功能的实现,而且有损公安司法机关的形象。所以一直以来是我国检察机关重点清查的对象。对于超期羁押我国在法律明确持否定态度。为有效防治超期羁押,近十几年公安司法部门还专门出台相关的司法文件,指导司法实务工作,但是防治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仅强调加强执法力度远远不够,必须在强调执法观念转变的同时,为转变执法观念进行制度构建,这样才能使防治超期羁押工作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本文认为在公诉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应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负对自己无罪、罪轻的事实提出证据的责任,并不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审判机关必须在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有罪判决。  相似文献   
36.
无罪推定原则在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中的确立,迫使口供中心主义的观念逐渐淡出刑事诉讼的立法舞台。然而,口供以其反映案件全面性、完整性、直接性的特点至今为司法实务界所青睐。随着“零口供”案件的层出不穷和日趋复杂,司法工作者对口供的依赖受到现实巨大冲击。解决“零口供”案件除了明确基本原则之外,尚需加强对具体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这是西方现代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诉讼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体现了程序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未决羁押作为一项独立的刑事强制措施,我国立法并未设置,而是作为逮捕后之状态自然延续。尽管未决羁押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但是这不能掩盖其非公正的实质。在理念层面,未决羁押无可避免地与无罪推定——现代刑事诉讼核心原则相冲突,也与以保障具体人权为目标现代司法相背驰;同样,在实践中,未决羁押执行权的非独立化,未决羁押使用率的高居不下,超期羁押事态继续蔓延等致使公正的天平早已失衡。因此,基于保障制度公正之需要,未决羁押例外原则,控告式司法审查制度及通过立法赋予未决羁押场所中立化等改革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9.
辨析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探讨责任承担的主体、责任的来源、责任的转移及法律后果。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分配折射出了在新刑事审判方式中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折衷。新确立的以职权主义为背景增强抗辩色彩的庭审方式对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与分配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法官应该承担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上仍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0.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使讨论其内涵成为必要,为全面理解它。本文讨论了其刑法,刑事诉讼法、宪法、法理、犯罪学含义。另一方面.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对刑法自身的生命力与刑事诉讼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文章讨论了刑法的社会适应性及与罪刑法定原则紧密联系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