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24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75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证明责任分配的应然要求是主张事实的当事人应对其主张举证并承担证明不能的相应后果。与犯罪成立理论密切相关,两大法系国家在犯罪成立证明责任分配上都要求控方先承担积极构成要件证明责任,而对某些特殊事实由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62.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刑事拘留的法定事由是《刑事诉讼法》第61条所规定的六种情形,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法定事由。这是值得商榷的。《人民警察法》第17条明文规定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中,可以使用拘留。通过对多方面详细分析,确定它是刑事拘留而非行政拘留,所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应当是刑事拘留的又一个法定事由。  相似文献   
63.
张爱艳 《政法论丛》2008,16(2):26-31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主要包括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它是传统过失犯理论适应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需要的必然结果,具有缩小过失责任的功能。从国外的情况看,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经由判例逐步占据稳固地位,现被广泛适用。在我国,注意义务阻却事由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形式上的肯定。但事实上,它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发挥着作用。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应当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64.
【裁判要旨】理论与实务界关于产品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笼统表述,对倒置的法律要件缺乏具体探讨,无形中混淆了产品缺陷的证明责任,应予辨正。本案例试图说明:在产品是否具有缺陷这一关键问题上,仍应由受害人举证;在缺陷产品和损害之间因果关系得以证明的前提下,生产者就免责事由举证;在产品是否具有缺陷这一待证事实不明的情况下,应由受害人来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相似文献   
65.
纹身在有些国家是一种文化现象,眼下在我国也有不少年轻人以此为时尚。在人体上刺字属于纹身的一种,尽管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对成人之间的刺字行为,只要被刺字人同意,一般不构成侵权,但对于未成年人相互之间的人体刺字行为就不能这么简单地认定了。如何从法律的角度看待未成年人之间刺字的行为性质及后果?请看  相似文献   
66.
在侵权法中,法律关注受害人过错的目的就在于公平地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的分配,故受害人过错与免责事由及过失相抵联系密切。受害人过错,免责事由,过失想抵,三者的制度价值都在于限制侵权人责任的承担。然而,三者不能混为一谈。本文试图从理论比较与法律规定的角度,阐明三者间的区别,进而将三者联系起来,放在整个法律制度的框架中分析三者的运作。  相似文献   
67.
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的犯罪构成同于大陆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体系。在此,以我国法学界存在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构成要件该当性性—有责性"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68.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法制的发展,我国旧的侦查模式已经越来越显得"老态龙钟",突出的问题是我国的刑事侦查活动有失合法化与合理化,亦即正当化,检察机关在刑事侦查程序中与公安机关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侦查活动的正当化。拟从侦查活动正当化的概念入手、以检警关系为视角对我国刑事侦查活动的正当化问题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69.
刑事再审程序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探讨和争论的问题。在当前激烈讨论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形势下,这一问题被提到尤为重要的位置。本文从分析我国刑事再审的问题出发,对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0.
在赃物犯罪中,犯罪所得物并非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赃物的性质。在某些情况下,犯罪所得物会由于发生一定事由丽丧失赃物性质。这些事由主要有:归还被害人或者被司法机关追缴,因即时取得、加工、附合、混合或者放弃返还请求权、撤销权等丽丧失所有权。这些事由一旦发生,犯罪所得物就丧失赃物性质,此后对该物的处分行为不再构成赃物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