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5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92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3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3篇
法律   5858篇
中国共产党   1447篇
中国政治   2374篇
政治理论   793篇
综合类   189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928篇
  2013年   960篇
  2012年   1145篇
  2011年   1214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1153篇
  2008年   1060篇
  2007年   793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的科学认识和对资本主义深刻批判基础上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自由发展比全面发展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讲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2.
司法公正与法官独立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社会日益融入国际社会 ,同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法院制度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司法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司法公正是司法制度改革的主要价值目标 ,而法官独立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因而 ,法官独立的制度保障作为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支持 ,在我国法官日益走向精英化的今天 ,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3.
我国公诉案件证据移送制度之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诉案件证据移送制度 ,是指检察机关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 ,将公诉案件证据移送法院审查的制度。检察机关向法院移送证据范围的大小 ,关系到法官是否“先入为主” ,关系到被告人辩护权能否真正落实 ,对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法官“先入为主” ,保障诉讼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缩小了检察机关向法院移送证据的范围 ,将原来的全案证据移送改为主要证据移送。但是 ,几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 ,我国新刑诉法所确立的主要证据移送制度还存在程序不公的现象 ,有待进一步完善。一、国外公诉案件证…  相似文献   
24.
鉴于自由刑的不足和保护刑事被害人的需求,有必要对我国的刑罚体系进行更新理念上的重构,在征得被害人同意的情形之下,法院对被告人确定的刑罚可由自由刑与对被害人的赔偿之刑共同构成,且互为消涨。在行刑实践中,建立自由刑与对被害人的赔偿刑之间的易处转换制度。  相似文献   
25.
樊华 《中国司法》2006,(8):51-55
律师的经济自由问题是关系律师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律师收入状况的关注则远远超过了对律师经济自由问题的关注。这不仅不利于律师制度健康、稳定地发展,而且还造成社会各阶层对律师职业的偏见与误解,增加对律师诸多不合理的限制,成为律师自身发展中不能  相似文献   
26.
浅析行政程序法制化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政权扩张的“行政国”时代 ,由于行政主体在实体上拥有极为广泛的权力 ,通过行政程序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7.
法律得到社会的统治者及其成员的普遍尊重和遵守,其主要原因是公道、诚实信用、社会成员的地位平等和意志自由这些法律的价值已经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和社会的多数成员的基本信仰和内在精神,这些基本信仰的树立和内在精神的形成只有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才能实现,而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因此各国家机关、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组织建立法治讲座制度,定期对其成员进行法治文化的培训,对于树立全社会的法律信仰和培育全社会的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8.
韩幸生是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一名年轻的审判长,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0多年来,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默默奉献的实干精神,经受住了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考验,展现了高原人民法官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连续多年被评为省法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1997年、1998年,他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二等功;1999年被评为全省法院“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相似文献   
29.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立80周年之际,回眸近5年省法院机关团支部的工作历程,感受最深的就是党建带团建。在院党组、机关党委的领导关心支持下,机关团支部的团员青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法官的风采,体现了共青团组织鲜活生动的感召力和朝气蓬勃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0.
《中国监狱学刊》2002,(4):111-111
郭延军在《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上撰文《估量法治成本与建设法治国家》认为,法治研究到了应该将重点从提示法治好处转向评估法治成本的时候了。如何看待法治成本才能有利于法治建设呢?笔者认为,我们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