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3篇
法律   141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医源性相关的异物医疗纠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医源性相关异物医疗纠纷特点。方法对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1990~2003年间18例医源性相关异物残遗留案例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为48天~47岁,平均27岁,医源性相关异物残遗留以县、市级医院为主,门诊、妇产科及外科多见,可以外伤后异物残留未诊断、治疗中医疗异物遗留体内、治疗机械断裂或诈病形式出现。结论与国外的情况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及其代谢物苯丙胺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行为。方法GC/MS法测定家兔灌胃甲基苯丙胺后不同时间点血、尿中甲基苯丙胺和代谢物苯丙胺浓度,采用3P97程序进行房室模型拟合以及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均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甲基苯丙胺在家兔体内Cm ax为1.457 mg/L±0.094 mg/L,Tm ax为1.557h±0.078h,t1/2 ka、t1/2α和t1/2β分别为0.384h±0.052h、1.614h±0.036h和3.007h±0.430h,CL为1.769 L/h/kg±0.114 L/h/kg。甲基苯丙胺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C t=2.767 e-0.746 t+1.454 e-0.234 t+4.119 e-1.746 t。结论甲基苯丙胺在家兔体内吸收、消除和代谢都较快。建立的甲基苯丙胺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和参数可为甲基苯丙胺分析的合理取样、从血药浓度推断服毒时间以及甲基苯丙胺滥用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实验评估不同条件下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组织中浮游生物的效果。方法大白兔肝组织匀浆后与3种藻类混合物混匀,分为混匀高速分离组、混匀低速分离组、叠加高速分离组、叠加低速分离组和未分离组(对照组)进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浮游生物,镜检并提取其DNA,用PCR技术分别检测浮游生物16S rDNA和叶绿素基因特异性片段。结果混匀高速分离组有较多浮游生物呈分层条纹状分布于离心管中部,叠加高速分离组浮游生物紧邻组织细胞层下,低速分离组见较少浮游生物紧邻于组织细胞层之下,未分离组见浮游生物和组织细胞混杂沉于管底;经DNA检测,各分离组组织细胞层下液体均可检出浮游生物的1条447bp 16S rDNA片段及1条194bp叶绿体/叶绿素脱辅基蛋白基因片段,未分离组均未检出扩增产物且背景较深。结论混匀加样方式进行高速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合并收集组织细胞层下所有液体,是分离浮游生物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NF200在脑组织中神经元及轴索中表达的变化。方法88例闭合性脑挫伤标本,按损伤时间分为0.5h、1h、3h、24h、3d、7d、14d和30d共8个实验组,另以6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伤后不同时间NF200的变化。结果脑挫伤后0.5h和1h组,挫伤灶内及边缘NF200免疫组化染色几乎阴性;随时间的延长,挫伤灶内残存神经元及其周围神经元NF200染色逐渐增强,甚至发生核内转移;挫伤灶周围轴索在伤后出现波浪状扭曲、肿胀和断裂,最早在24h组出现收缩球(retractionball,RB),7d组轴索病变最明显,可见大量RB。图像分析发现伤后0.5h组和1h组,脑挫伤部位NF200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下降,其后逐渐升高,在14d组或30d组达高峰。结论脑损伤后NF200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并可用于诊断轴索损伤(AI),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在推断脑损伤时间上的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利用积温和昆虫发育历期推测死亡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积累尸食性蝇类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的资料。方法采用动物尸体作诱饵,分别对自然飞到诱饵上繁殖生长的6种尸食性蝇类的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经过观察,取得了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紫绿蝇、宽丽蝇、巨尾阿丽蝇、大头金蝇等6种尸食性蝇类的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的基础数据。并采用倒计积温的方法推测实际案例中死者死亡时间,破案后证实推测时间与实际死亡时间一致。结论本文数据可为利用尸食性蝇类虫态育历期的积温推测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荧光标记复合扩增D1S2142,D13S1492,D14S306,D15S659基因座检测分型方法,并对成都汉族群体4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方法用6-FAM标记D1S2142和D15S659引物,HEX、TMR分别标记D14S306和D13S1492引物,PCR复合扩增,310基因分析仪电泳自动收集电泳结果数据,GeneScan Analysis Software3.7NT软件计算扩增产物片段相对大小,Genotyper(3.7NT软件进行样本基因型分型,建立了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4个STR基因座基因型的方法,对145名成都汉族无关个体样本进行分型。结果荧光标记复合扩增D1S2142,D13S1492,D14S306,D15S659基因座,每个STR基因座都获得了清晰的基因型分型结果。145份样本,4个STR基因座分别检出10,14,7,12个等位基因和22,54,21,39种基因型,其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4个基因座在成都汉族群体的杂合度分别依次为0.7793,0.8345,0.7793和0.8345;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依次为:0.7656,0.8730,0.7470和0.8312。累计非父排除率为0.9783,累计个人识别机率为0.9999 917。结论荧光标记复合扩增D1S2142,D13S1492,D14S306,D15S659基因座,可实现对每个基因座准确分型;成都汉族群体该4个基因座的遗传学数据,可为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7.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病理学及烯醇化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烯醇化酶(NSE)在弥漫性脑损伤(DB I)动物模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M arm 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于伤后15m in,30m 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结合北航MAI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打击后15m in,阳性细胞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减弱,随伤后时间的延长,灰度值持续下降,伤后6h为最低(P<0.01),伤后24h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伤后12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并持续到伤后24h。特殊染色观察到轴突断端球形改变及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结论DB I具有复杂的病理学改变,烯醇化酶(NSE)可用于早期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68.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简称STR)由于其本身的优点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法医应用的重要遗传标记。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是STR检测试剂盒的组成部分,能够保证各等位基因分型的准确性。本文对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的出现、在法庭科学上的应用以及目前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比较,以期对各实验室按照实际需要自行制备相关STR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在方法选择上有所帮助,从而更好地进行法医物证鉴定。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本地杂种犬18只其中6只经硬膜外腔、6只经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63.35mg/kg体重),对照组3只经硬膜外腔、3只经股静脉按注射生理盐水(3.2ml/kg体重)。观察动物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死后各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硬膜外麻醉致死犬心电、血压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8 min(22~45 min)、23.6 min(20~42 min)、22 min(18~35 min);静脉注射致死犬血压、心电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5 min(5~8min)、8 min(6~10min)、7.2 min(4~9min);各器官病理改变均呈淤血、水肿等征象。结论该模型实验动物的表现和生命特征变化符合椎管内麻醉中毒、致死的表现,可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致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70.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是我国司法物证出现的萌芽时期,我国司法鉴定活动中以法医学为代表的最早时期也是出现在周朝。秦代在审理案件时,已相当重视和广泛使用各种司法物证,指纹的运用就出现在该时代。东汉时已形成简单的法医检验初步方法。三国时期司法物证检验的范围较前代有所发展扩大,从死因检验、伤痕鉴定,到笔迹检验、弹丸鉴定均有出现。以后各代出现了大量法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