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5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观察心肌中VEGF在死后一定时间的稳定性及表达的变化规律,评价其对死后诊断机体早期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SP法染色、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系统,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内VEGF阳性表达面积和强度,并对VEGF在死后不同时间的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VEGF在缺血心肌组织中,见灶性或成片心肌细胞强阳性表达,部分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表达弱阳性,间质表达阴性;在4℃放置,随时间延长,缺血心肌组织VEGF阳性表达有减弱趋势,至10d时缺血心肌组织仍可见VEGF在少许心肌细胞胞浆内呈弱阳性表达。在4℃放置10d以内,缺血心肌和正常心肌标本之间VEGF阳性表达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能耐受一定程度自溶及腐败的影响,其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判断死后4℃放置10d以内的尸体是否出现过心肌缺血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5 g/L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模型复制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 mg/kg)或溶媒,每日1次,直至8,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②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TGF-β1及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且其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1).结论: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它可能在蛋白及mRNA双重水平上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3.
枪弹创纤维蛋白形成能力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PAP染色法,对57例人体枪弹创标本的纤维蛋白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所有生前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祖创缘邻近皮肤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内充盈的红细胞膜上亦呈棕色阳性染色;死后30min内形成的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死后37min后形成的枪弹创无纤维蛋白形成,说明死后30min,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仍存在。作者认为,仅根据损伤局部有纤维蛋白形成即判断为生前伤是不恰当的,尚应结合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损伤类型以及其它生活反应综合评定,不宜单凭纤维蛋白判断。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1型H、2型H及3/4型H糖链在成人肾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与分泌状态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ABO抗体及3种糖链特异的单克隆抗H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分泌型与非分泌型个体肾组织中相应抗原物质的分布。结果 在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人的肾远曲小管均表达2型H和3/4型H物质,1型H和3/4型H物质只在分泌型人肾集合管表达,在非分泌型人中不表达。另外集合管的2型H物质的表达与分泌状态无关。结论 人肾组织有ABH物质的表达,不同肾组织细胞表达的H物质结构差异与AB0型分泌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5.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many fatal heroin overdoses are caused by anaphylactoid reac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measured tryptase and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in post-mortem blood of 48 deaths after heroin injection.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presence and pulmonary distribution of mast-cells using specific immunohistochemical antibody for tryptase and morphometric evaluation in those cases of heroin-related deaths.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44 subjects who died following head trauma and to 32 cases of fatal anaphylactic shock. In the heroin-related death cases, the measurements of serum tryptase levels and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dosages resulted in particularly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trauma cases. Nevertheless, the data that our study supplie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indicate that when mast-cells count in the lung was determined, no definite pattern was obtained between fatal heroin overdose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s. Furthermore, the wide range of morphine concentrations found in post-mortem blood samples suggest that the term ‘overdose’ is relative and does not sufficiently characterize death associated with heroin addiction. Our study confirms that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tryptase are associated with many heroin-related deaths. At this moment to attribute the cause of these deaths to ‘heroin overdose’ ignores the likely causal contribution of other possible systemic reactions to the mechanism of death.  相似文献   
36.
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HSP70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变化 ,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寻找新的依据。 方法 建立家兔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SP70的表达。 结果 心肌缺血 15min再灌流 30min后 ,再灌流区心内膜下可见HSP70阳性表达 ;缺血30min再灌流 30min后 ,HSP70阳性反应细胞数目较多 ,散布于心肌全层 ;缺血 6 0min再灌流 30min后 ,再灌流区阳性表达明显减少 ,而其边缘见阳性表达略有增强。各实验组正常区和对照组心肌组织均未见阳性反应。 结论 心肌组织HSP70的阳性表达是一项显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灵敏指标 ,HSP70的免疫组化检测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大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心肌缺血时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和血浆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变化。方法 按Selye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H-FABP在心肌细胞和血浆中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心肌缺血15min时,缺血区心肌即可出现H-FABP缺失,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失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心肌缺血15min时,血浆H-FABP含量在心肌缺血15min时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血浆含量逐渐上升,4h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和血浆中的H-FABP含量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可望成为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所致的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8.
大鼠脑外伤后大脑皮质脑红蛋白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大脑皮质脑红蛋白(Ng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复制大鼠中度颅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测脑外伤后不同时间损伤区大脑皮质、损伤周半影区以及损伤对侧皮质的Ngb免疫组化反应及其阳性信号灰度值和阳性信号面积,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外伤后大鼠损伤区大脑皮质Ngb阳性反应细胞迅速减少,伤后24h降至最低,至16d维持在较低水平;损伤周半影区Ngb阳性反应细胞迅速增加,伤后12h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至8d及16d恢复至正常水平;损伤区大脑皮质Ngb阳性信号低于对侧大脑皮质,损伤周半影区Ngb阳性信号强于对侧皮质。结论脑外伤后大鼠大脑皮质Ngb阳性反应细胞随时间延长呈现区域性的增多或减少。  相似文献   
39.
87例大脑及脑干挫伤HSP70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大脑及脑干挫伤后神经细胞HSP70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及大脑与脑干HSP70变化的差异。方法对8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脑挫伤24h后.HSP70阳性神经细胞最多见,且免疫反应性最强,随后逐渐下降,14d组及30d组HSP70表达与对照组类似。脑挫伤部位可见较多HSP70阳性的淀粉样小体。图像分析显示大脑与脑干HSP70阳性细胞3个参数(A、IOD及AOD)之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由高至低排列为:A>IOD>AOD。结论神经细胞HSP70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大脑与脑干挫伤后神经细胞HSP70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脑挫伤灶周围淀粉样小体形成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85例成人闭合性脑挫伤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脑及脑干脑挫伤后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并比较大脑与脑干损伤之间有无差异。方法对8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的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GFAP、HSP7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损伤早期出现的胞浆嗜酸性肿胀胶质细胞(ECSG)是脑损伤后一种早期应激性反应,挫伤部位淀粉样小体(CA)的增多及噬神经细胞现象也可在脑挫伤后早期形成,而脑干挫伤ECSG发生率高于大脑。中性粒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及胶质瘢痕形成有一定时序性。结论ECSG在判断生前脑挫伤及推断脑挫伤时间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ECSG较多的部位,泡沫细胞及CA也较多,三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并提出CA是脑挫伤后反应性产物之一,可用于推断脑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