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在脑中动脉形成局灶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反映脑缺血、缺氧及脑功能的灵敏的脑电图为指标,观察电针督脉“大椎”、“百会”八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前、后脑电的影响,探讨针剌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轻主麻醉下,正常大鼠两侧额顶区脑电图基本是对称的,幅值、频率和波形基本相等、似,用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后,损伤侧脑电民前和对侧建侧相比,脑电幅值明显下降,为原水平3  相似文献   
72.
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apoE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脑内apoE蛋白变化的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apoE蛋白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伤后0.5h组脑皮质神经元apoE出现阳性表达,3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0.5h组在海马出现apoE强阳性反应,CA1区在伤后3d达到高峰,而CA2~CA4区在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伤后海马apoE表达以CA1区最强。结论挫伤后apoE时空性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早期诊断及生前伤和死后伤鉴别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3.
人脑挫伤后bFGF和COX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脑损伤后bFGF和COX2的动态变化规律 ,建立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新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 3 5例重度颅脑损伤案例的脑挫伤灶周边区bFGF和COX2的表达进行观察检测。结果 bFGF阳性细胞在即刻死亡组表达强度最大 ,伤后 12h急剧下降 (P <0 0 1) ,以后逐渐缓慢下降 ;COX2阳性细胞表达于伤后 12h急剧升高 (P <0 0 1) ,伤后 1d达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在伤后 11d消失。结论 bFGF和COX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推断人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4.
36例外伤性脑梗塞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6例外伤性脑梗塞的鉴定,就其临床表现、发病机理、伤病关系以及法医学损伤程度的评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外伤性脑梗塞主要为外伤后血管内膜的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75.
李德祥 《法医学杂志》1996,12(3):129-132
本文应用隐囊流体冲击心前区,成功地制造了钝力性心脏外伤,包括心脏震荡、心脏挫伤,心脏裂伤等原发性心脏外伤以及外伤性冠脉血管炎。心肌炎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坏死(外伤性心肌梗死)等继发性或迟发性外伤性损伤,指出:心肌膜爆裂(membraneburst),相应纤维横向膨出畸型变可以作为心脏震荡性外伤的形态学指征:钝力作为原始致伤因素作用于心前区通过压,拉,旋转或剪切力引起心脏各部,包括刺激传导系统,心脏神经组织损伤;心脏挫裂伤等见于左右心壁室中隔,心内膜下并呈播散分布。  相似文献   
76.
大脑功能一侧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初,大脑两半球功能活动一侧化现象的基本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活动机制的许多推测。近期的研究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分离后的左右脑可能不存在“双重意识“;左右脑半球有可能都介入视觉空间信息的加工;正常人左右脑半球的机能优势活动存在复杂的时间-空间动态-侧化关系。  相似文献   
77.
实验性心脏挫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应用自制机械式弹性拉力打击器以9.1~10.5m/s速度冲击动物胸骨心前区,不仅导致左右心室压力、心电图及心率发生改变,而且造成了心脏挫伤等宏观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成功地建立了心脏挫伤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钝力性心脏外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观察钝力打击头部后的生理功能和脑病理改变,探讨脑震荡与脑损伤界与度的诊断划分。以震荡钝力打击猫头部建立脑震荡和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取猫脑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同时观察打击后脑电图、心电图、呼吸、意识障碍等生理功能变化,以脑组织和功能在不同时间内是否存在可复性为依据,发现脑震荡和脑损伤之间存在明显的“界”的标志,在界定下亦可分“度”,以利于法医学损伤程度的鉴定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大鼠脑挫伤后挫伤部位脑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在脑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方法以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挫伤部位HIF-1α mRNA的表达,采用2-△△Ct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脑组织HIF-1α 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F-1α mRNA的表达在伤后1h即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24h出现一次较小高峰,3~14d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脑挫伤后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可作为推断早期脑挫伤经过时间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0.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榆测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中NF—κBmRNA的时序性表达规律。方法 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7个实验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于伤后0.5h、6h、12h、1d、3d、7d及14d取材,一步法提取总RNA,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按照0.4“g总RNA量逆转录合成第一链eDNA,以RPL32为参比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检测,采用△Ct法比较其与对照组脑组织中NF—κB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NF-κBmRNA的表达于脑挫伤后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表达规律,0.5h升高,为对照组的9.190倍,伤后12h升至最高,为对照组的13.40倍,随后开始下降,至伤后14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为对照组的2.585倍。结论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中NF—RBmRNA的表达随着损伤时间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规律性变化,可望作为推断早期脑挫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