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6篇
  免费   7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47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30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7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陆而启 《证据科学》2014,(5):517-543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不在犯罪现场的辩方开示义务如“邯郸学步”,这是把一种可能无需法律规制的常识判断转化为一种程序规则“。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具有无罪的指向性、整体的意见性以及形态的中介性,这一概念发展了证据形式和证据种类的理论。然而这个规则既无根基也无后果,一方面,在我国官方垄断取证的背景之下“,不在犯罪现场”的辩护不可能对控方造成突然袭击,还可能被认为是狡辩而不受待见,而辩护方的所有取证活动必须汇集到控方的单向证明活动之中才被看做是证据;另一方面,倘若被告人并未履行“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开示义务,尽管出于辩护本能,根本没有这种可能,对被告人而言,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后果。须知在英美法系国家为寻找真相而要求庭前开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也可能事与愿违。因此,在我国“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只关注了为了削弱程序抗辩的证据交换问题,而未考虑辩护方的证据收集能力的前提问题以及控诉方怠于为反对抗辩而积极取证的责任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无罪推定原则,不在犯罪现场的抗辩是辩护方证否的权利,及早提出可以防止追诉机关的错误积重难返;又基于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反而是控诉方要承担的一个证实的义务,要求其积极核实和审查。  相似文献   
292.
王志刚 《证据科学》2014,(6):668-677
电子数据的获取程序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电子数据真实性的认定。电子数据提取笔录由于能够客观反映电子数据获取的过程而成为对电子数据进行鉴真的重要依据,它既能够连接电子数据与案件事实,又反映了取证过程的合法性和保管链条的完整性。从属性上看,电子数据提取笔录具有独立的证据属性,它不仅有别于物证、书证和证人证言,而且有别于其他笔录类证据。对电子数据提取笔录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的判断也具有特殊性。当前,可通过同步录音录像、引入外部监督、明确制作人员义务等方式规范电子数据提取笔录的适用。  相似文献   
293.
The decision in Daubert v 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 509 US 579 (1993) brought about renewed attention to and scrutiny of fingerprint comparison evid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terms of the decision courts were to act as the gatekeepers with respect to the admissibility of scientific expert evide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se events and investigates the grounds upon which challenges were made to fingerprint comparison evidence in the courts, as well as the position that was taken by the courts. The article also considers the fundamental test for the admission of expert evidence, and whether the critique pointed out by the defendants in the cases with regard to reliability are sufficiently penetrating to warrant the exclusion of fingerprint comparison evidence.  相似文献   
294.
张月满 《河北法学》2004,22(2):92-95
证人证言证明力是证人证言对案件起证明作用的关键,就我国诉讼理论和实际而言,由于证人作证意识较差、法律规定的漏洞或相对笼统、司法人员应有素质的欠缺等原因,致使证人证言的证明力较差。为保证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公正,提高证人证言证明力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从理论上探讨了证人证言证明力的标准及其重要性;从取证、查证、认证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我国诉讼中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证人证言证明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95.
薛现林 《河北法学》2004,22(1):68-72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其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刑事证据制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影响了刑事证据制度的变迁;扩大了刑事证据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非自然物进入证据之列;对于收集、固定和保全刑事证据,既提供了新的手段,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于刑事证据的采信规则也产生了影响。从科技的角度研究刑事证据,可以为我国建立完善刑事证据规则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6.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crime scene technicians in the Swedish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particularly how Swedish crime scene technicians not only examine crime scenes but also facilitate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s joint production of forensic evidence. It proposes thinking abou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s a conglomeration of epistemic cultures, that is, of communities with different ways of producing and understanding forensic evidence. Such a perspective makes it possible to understand interprofessional frictions as epistemic frictions as well a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facilitations, mediations and translations that crime scene technicians perform. This perspective also makes it possible to illuminate how the crime scene technicians’ professionalization – a professionalization from the outside – affects both their future crime scene work and their facilitations.  相似文献   
297.
由于违法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的增强,涉案的TF卡、U盘等存储介质内往往含有加密文件。在这些加密数据中往往包含着对侦查、起诉更有价值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解密成为数据能否成功提取的关键。本文针对一起涉及邪教案件中的加密解密原理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基于异或运算的加密原理、解密原理及其方法,从而根据原理设计可以快速获取密钥的解密软件。在本案中,检验人员从检材中提取出加密程序,进行加密实验,通过对比加密前和加密后的数据,分析加密原理,研究解密方法。为了提高解密效率,检验人员通过C#语言开发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设计出了解密工具TFCrack。通过TFCrack可以方便快速获取密码,通过获取的密码可以快速解析出隐藏的数据。  相似文献   
298.
鉴定人角色定位是鉴定人制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决定着鉴定人的制度设计及鉴定人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的承担。从比较法角度看,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人属于证人,具有党派性的特征。大陆法系国家在鉴定人角色定位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通过梳理发现,这些观点可总结为证据方法说、证据调查说和折衷说三种。在我国,经过民事诉讼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相继出台,鉴定人定位问题的脉络越来越清晰。2019年12月,新《民事证据规定》颁布,鉴定人定位的明晰成为理解、适用新《民事证据规定》鉴定人制度的前提。术语上的届分、内容上的区别是制度完善的基础,"双重属性"下其他专家制度的配套适用也是问题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299.
After developing an LR-system to calculate weight of evidence from mRNA data [1] we here present how this LR-system is used in forensic casework. We aim to convey the weight of the evidence in forensic reports.  相似文献   
300.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司法审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种科学问题、技术证据、鉴定意见呈现于法庭,法官在审判案件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而难以判断,在此背景下专家辅助人制度应运而生。英美法系有专家证人制度,存在完善的以交叉询问为主的专家证人出庭质证规则,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有诉讼辅助人制度,虽然立法中没有明确的出庭质证规则,但是有完善的鉴定人出庭质证规则。我国当前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规则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准用证人出庭质证规则。不过目前缺乏进一步的理论阐述,且简单直接适用也存在问题,同时缺乏系统的、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质证规则。对此笔者提出构建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