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4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进保 《政法学刊》2001,18(1):38-41
鉴于我国目前牵扯法官偏离公正立场的力量不仅来自法院外部,而且也来自法院内部,需要对法官制度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价.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法官资格的取保更加严格,法官独立原则得到进一步强化,法官的属审判权不断扩大,对法官的管理更加专门化,失职法官由专门机构进行惩戒.借鉴国际作法,我国法制制度改革的重点应是严格法官资格的选任,为法官提供良好的职能保障,改变法院内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现代化法官任职制度、晋升制度、考核制度、惩戒制度和法官独立审判制度来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益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2.
鉴定科学证据的运用无疑能提升刑事证明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但是若被不当理解和运用则会造成对刑事司法公正性和实质真实发现的干扰。对鉴定科学证据,需要制定若干标准作为对其存在的知识基础的衡量指标。鉴定结论由于其知识基础的不同,其效力和可靠性也会有所差异。司法实践中,对科学鉴定证据的应用须设置一定的程序控制,以便对其进行把关和过滤。  相似文献   
23.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应有之义.法官独立的具体制度包括法官选任制度、法官保障制度、法官惩戒制度.我国法官独立的具体制度存在诸多缺失和不健全,应在宪法层面改革审判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司法审判具体制度,实现现代法治意义上的法官独立.  相似文献   
24.
在独联体国家中,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宪法文本中规定的内容则有很大的区别。对独联体国家中的政治体制不同的几个国家的法院系统在宪法文本规定层面上作一比较研究,通过对各国法院系统的结构、职权,法官的职责、权利、地位以及司法权和其他与司法相关的权利方面等方面进行的比较可发现这些比较研究对我国当今的司法制度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5.
张诗蒂 《现代法学》2000,22(2):142-144
“记者比法官有用─天下没有新闻媒介断不了的官司。”这种现象已对法官的威信、法律的威严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利弊效果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力图端正认识,正确地估计评价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法律解释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法治社会中 ,如果没有法律解释理论 ,仍可能形成新的专制。法律解释应是法官按照法律的规范意旨 ,运用法律思维方式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 ,对与案件相关的法律和事实的意义所作的阐明。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法律解释是站在法律的立场上 ,对法律的意义所作出的有效力的解释 ,具有合法性特征 :法律解释具有法律的部分与整体的互动、法律与事实的互动的循环性特征 ;法律解释因把一般的法律个别化而具有创造性特征  相似文献   
27.
审判的艺术和法律的价值——再析“秋菊打官司”的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影片“秋菊打官司”引起的贾桂花肖像权纠纷一案入手,分析了法官审判的几种风格。认为法官应将法律视作人类艺术的结晶,而不是政治权力手中的工具,从而忠实于现行法律,遵守现行法律,依法律的有关规定审判。法律的价值在于其稳定的制度性和秩序性,公平仅是法律的目的而不是它的价值,对公平问题的解决应依赖于与法律分离了的法学  相似文献   
28.
当下的中国法治遇到了新的问题,主要是司法理念含有太多政治因素,而司法过程中包含着太多的人情等因素,法律效果反而变得不重要了,以至于法律不能以自身独立的方式调整社会关系。我们不反对法律工具主义,也不反对法律与政治之间的正常关系,但法律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司法活动不能违背自身的规律和逻辑。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无疑对司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要想使其更好地发挥理念的指导作用,我们就必须认真探寻其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法律的政治化和政治的法律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法治不等于政治,与政治有密切关系,法治对政治有约束作用,法治离不开政治的指导。然而我们必须清楚,法治服务于政治不能抛开法律的规则和程序来片面地追求社会效果。如果离开法律方法——这一基本的司法规律办案,将会彻底断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9.
在“法官经商协议有效案”中,法官认为被告所签经商协议之效力不因违反法官不得经商之法律规定而无效,其中所隐含的法律解释逻辑及深层理论基石是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博弈——兼顾法律规定字面含义而符合法律体系划分所体现的法治精神的温和的实质合理性。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观之,此种解释的当代合理性在于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0.
裁判文书是审判方式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 ,反映了审判人员综合素质。裁判说理是法官的法定义务 ,必须做到正确、客观、全面、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