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425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可见,审查起诉阶段中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针对司法实践中,呈上升趋势的翻供现象,笔者将分析其原因以及检察人员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82.
审查起诉,是检察机关在公诉阶段,对侦查机关确认的犯罪事实和证据,进行全面审查核实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项诉讼活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必须查明五项内容,即(一)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83.
杨晓飒 《中国检察官》2004,(4):35-35,37
审查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以决定是否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又是诉讼认识链条上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前承侦查后启审判的中介。没有审查起诉,就无从实现侦查的法律价值,审判也不可能启动,因此,必须提高对审查起诉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审查起诉的工作。而审查起诉工作的核心就是证据的审查,证据审查的结果关乎着人的尊严与权利,甚至关乎着人的生命。今年四月,高检院公诉厅的一份《关于七起死刑改判无罪案件情况的分析报告》中提到的七起冤、假、错案,在这…  相似文献   
84.
李丹 《人大论坛》2006,(12):26-27
证人是指当事人以外就自己所知道、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作证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不能辩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因此.在我国.作为证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是了解案件情况;2是能够明辨是非,正确表达的人;3是证人只能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证人必须是具有感知能力、记忆能力、陈述能力,法人是不具备这些特征的。故一切公民只要具备上述条件,就有作证资格,不受民族、性别、职业、出身、文化程度等限制。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证人保护法,对于证人权利的规定与保护散见于《刑事诉讼法》的各章节之中,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直接规定了证人的有关问题.但仅有一条涉及到证人的权利,其他有关证人的权利规定及保护均是以“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力及保护”的形式出现,可见,在立法思想上,对证人人权保障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5.
记好笔录是每一名检察人员的必修课,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笔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办理案件必需的组成部分。一份笔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案件能否顺利地审查起诉。特别是对某些重大复杂案件.或当事人供述不稳的案件.笔录就更能起到很好的固定证据的作用。在此.笔者结合亲历的一个具体案件,简要谈谈记讯问笔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86.
《法律与生活》2009,(12):M0001-M0001,3
几经波折、跌宕起伏的“邓玉娇案”终于侦查终结,警方最终以邓玉娇“防卫过当”向检方移送审查起诉,在法治层面完成了初步的“盖棺论定”,涉案的两名官员也受到了党纪处分和治安处罚。从“涉嫌故意杀人”到“防卫过当”,邓玉娇案进行了一次皆大欢喜的转身,也似乎成为民意吁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7.
尹巍 《天津检察》2008,(1):39-39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中如何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笔者认为,不妨借鉴恢复性司法的相关理论探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8.
一、审查起诉中的疑难问题 (一)对案件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进行审查审查起诉阶段.公诉部门必须对审查移送案件“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这一事项进行查明。凡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6种情形之一的,就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对此类案件应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对照《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我们认为,在审查私分国有财产犯罪时应重点对案件是否超过追诉时效期限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89.
一起正当防卫不起诉提请复核案的处理,可引出审查起诉中对于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案件如何处理的问题,提出了赋予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中决定撤案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
羁押是指判决生效执行前的一种持续限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特殊强制行为。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诉讼的正常进行,但对于人权的侵害却是非常严重的。文章分析了司法实践中在审查起诉阶段出现的隐形超期羁押的现状以及监督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