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36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201篇
工人农民   241篇
世界政治   20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7篇
法律   14242篇
中国共产党   6310篇
中国政治   13756篇
政治理论   2145篇
综合类   8920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45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656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598篇
  2015年   1346篇
  2014年   3543篇
  2013年   3302篇
  2012年   3487篇
  2011年   3572篇
  2010年   3532篇
  2009年   3651篇
  2008年   3761篇
  2007年   2964篇
  2006年   2764篇
  2005年   2412篇
  2004年   2151篇
  2003年   2102篇
  2002年   1911篇
  2001年   1555篇
  2000年   1407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人工智能犯罪并非"人工智能"本身的犯罪,而是指对人工智能设计、开发、制造、利用过程中"人"的犯罪。要正视人工智能社会化应用中的现实问题,立足刑法的保守性,严格遵守人工智能犯罪化的基本原则,完善人工智能犯罪的罪名体系,强化单位的刑事责任,完善刑事责任形式,重视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转换。  相似文献   
32.
3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结果及磋商协议的性质是磋商与司法衔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应解读为民事性质。由此产生对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后续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问题,此为磋商与司法衔接的第一重关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也有相较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优先性,此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司法衔接的第二重关系。在这两重关系的框架内,具体衔接过程中如何操作则属需研究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34.
35.
替代种植实施20多年来,在减少毒品种植面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国内外对替代种植的成效评价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拟运用波特"钻石模型",从替代种植项目的实施和老挝北部农业发展环境健全的角度,考察中国在老挝北部开展替代种植项目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作为援助项目的中国替代种植项目为老挝北部减少罂粟种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老挝北部地区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援助项目不是"万灵丹",仅仅是推动中外农业合作的路径和抓手之一.如何总结援助项目的经验和良好发展模式,让"走出去"企业依托市场、与当地合作伙伴实现自主发展,或许才能实现中外农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6.
一条短信钩走了一家人全部积蓄上当的不仅仅这一家人,短信诈骗像瘟疫肆虐警方与高智商犯罪展开较量,骗子落网,短信诈骗破灭  相似文献   
37.
关于犯罪客体的几个问题(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犯罪客体与行为对象加以区分,犯罪客体不是具体的人或物,并不违反哲学原理。说马克思1842年的著名论断是传统犯罪客体理论形成的理论根据,其证据尚不充分。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利益是一个关系范畴,用它作为犯罪客体的内容,难以避免法益概念的精神化。保护客体、犯罪客体与侵害客体各有其含义的规定性,使用时应注意场合。  相似文献   
38.
39.
建设校园文化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 ,也是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介绍了网络危害行为的主要表现 ,根据现有网络犯罪法律规定分析了网络犯罪行为所具有的侵害客体复杂、犯罪主体多元、犯罪手段多样、危害严重的客观表现以及主要出于故意心理等构成特点 ,并指出网络犯罪是行为人违反刑法规定 ,运用网络技术知识、网络工具或网络环境 ,对网络安全运行进行攻击与破坏或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