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216篇
世界政治   3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2582篇
中国共产党   5155篇
中国政治   7013篇
政治理论   1434篇
综合类   312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544篇
  2014年   1646篇
  2013年   1961篇
  2012年   2210篇
  2011年   1879篇
  2010年   1644篇
  2009年   1482篇
  2008年   1456篇
  2007年   1263篇
  2006年   1091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593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440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近年来,吴兴区龙泉街道白鱼潭社区党总支以“服务居民群众、建设和谐社区”为主题,切实加强社区党建,积极开展党建示范社区创建,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各项工作。社区已获得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绿色社区、百佳社区、示范居委会、卫生先进单位,市级党建示范社区、平安社区、先进文化社区等许多荣誉称号。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实行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明确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把握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正…  相似文献   
922.
城市社区侵财型案件呈现出多发态势,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此类案件多发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原因、群众自身防范能力不足以及公安机关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等。公安机关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转变打防观念、创新警务模式等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区侵财型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3.
乡村治理体制与基层社会的匹配程度深刻影响着基层治理效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体制经历了从管区制到社区制的历史变迁,每一种乡村治理体制都是国家与社会基于不同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乡村治理具体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现代国家治理的新阶段,“社区制”乡村治理体制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激活自治活力、便于有效管理的价值功能。但在现实中乡村社会治理条件不一、治理任务复杂多样,统一的、固定化的乡村治理体制很难承载所有的治理事务。乡村治理体制的设置,必须考虑该体制需要承载的功能、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基础条件的差异性等复杂因素。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制的实践创新中,“过渡型片区”体制成为治理有效的重要形式。相较于原有的乡村治理体制,其在主体构成、权力配置、运行机制、价值功能等方面具有新的特点,能够满足当下乡村治理的基本要求,助力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24.
再造社群是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环节“。村改居”的空间改变打破了基层社会的关系秩序、治理秩序和生活秩序,使社区治理陷入信任缺失、参与不足和规范失效的困境。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关键在于再造社群,即社区通过利益契合鼓励居民建立公共信任关系,通过责任赋予推动居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通过情感激发促进居民遵守公共规范,使其成为潜在的社区治理资源,并能够被组织起来发挥作用。在城市社区,滕尼斯意义上的“共同体”较难实现,而“村改居”社区凭借其遗留的村庄治理资源再造社群,对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25.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建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党建创新的根基在基层,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是社区党建创新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社区本质上属于单纯的“地域性”社区。要实现由单纯的“地域性”社区,到社区共同体,再到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转变与提升,须解决目前社区治理“内卷化”引致的治理体系不健全、市民“原子化”引致的居民主体性缺失等难题,对此,推动社区党建的“社会建构”成为必然选择。理解社区的“过程性”特质、正视社区治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成为社区党建“社会建构”的逻辑起点。以“主体补位”应对社区治理主体不健全,以“社会培育”应对社区居民主体性缺失,构成了社区党建“社会建构”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926.
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组织制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和华 《法学论坛》2006,21(4):94-99
社区矫正的组织制度是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存在着司法行政机关参与无法律依据、社区矫正人员无执法主体资格以及社区矫正机构多头管理等问题。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建立由社区矫正官为中心的社区矫正官制度非常必要。应该在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内设置社区矫正官一职,专司社区矫正的管理和执行工作,并赋予其执法主体的资格。同时,公安机关应该退出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927.
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明 《法商研究》2006,23(1):114-120
传统知识是传统社区居民之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建立传统知识的保护制度,其意义在于防止对传统知识的侵占,包括在无任何利益共享的条件下使用传统知识或者以贬损的方式使用传统知识,从而有利于传统社区的人们积极从事传统实践、提升传统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对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不仅应利用知识产权制度,还应针对某些特殊传统知识构建专门的保护制度。除私法保护手段之外,还应建立传统知识的公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28.
关于社区警察绩效评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  宋惠民 《公安教育》2006,(10):26-27
随着改革的深化,城市社区成了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群体的聚集地和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类矛盾反应比较敏感,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多,这种形势促使社区警察制度在改革和创新中快速发展,成为新形势下警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当前实现治安稳定,减少和预防犯罪的最优化方案之一。警察绩效评估是现代警务管理的前沿课题,是推进制度创新、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如何将健全社区警察制度与开展警察绩效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提升警务管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明确…  相似文献   
929.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和手段成人化等特征。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在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以及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处于探索期,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在对国家亲权、儿童利益最大化以及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这三个有关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核心理念梳理的基础上,应当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理念,明确人事聘用标准,设臵未成年人矫正项目,以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930.
《群众》2020,(20):26-27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建湖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来抓,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力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后半篇文章",全面激发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