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1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法律   913篇
中国共产党   1217篇
中国政治   1513篇
政治理论   550篇
综合类   97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基地,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传承与创造,所形成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体现大学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意识氛围,是反映大学本质特色的内涵精神与外在形态的统一形象,是维系大学团体、支撑大学发展的精神力量。一、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1.正确的导向作用。大学文化必须体现社会的主流文化,体现社会发展本质的先进思想,并以此作为选择评判的标准,区分进步与倒退、正义与反动、科学与愚昧,给师生员工指明追求的方向,引导师生员工追求科学与进步。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必须以科学理论为灵魂,坚…  相似文献   
4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贯彻层层推进的认识思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逻辑体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意义上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容,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一种认识思路,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本质的阶段性与科学性,一元性与多样性,不变性与变动性的关系,对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在新形势下的运用具体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
对刑事责任的本质进行阐述的学说,西方刑法理论界主要有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等三种学说,我国刑法理论界主要有刑事法律关系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说、最高层次否定价值判断与最严厉的惩罚性义务统一说、伦理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说、国家评价与个人负担说等几种。由于学者们研究的方法、角度和立场各不相同,从整体而言,这些学说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缺陷,刑事责任的本质应是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44.
“热线”在成为晚报、都市类报纸最常规也是最“出彩”的版面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党报能不能办热线?党报的热线该如何办?近几年来,嘉兴日报一直在探索这个课题,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5.
21世纪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进一步发展的世纪,是重大机遇与诸多挑战并存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惟有继续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倡导弘扬延安精神和延安作风,把我们的党、人民政权和干部作风建设好,  相似文献   
46.
夏杰 《理论月刊》2003,(3):69-70
诚实信用原则由最初仅作为补充当事人意思的规范,转变为整个民事领域凡一切民事主体从事一切民事活动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变化如此之大,可窥见其作用之一斑。其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合为一体,具有极大的弹性,法院能够据以排除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直接调整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达到当事人与社会公共利益之均衡,从而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7.
刘海燕 《山西政报》2006,(17):40-40
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尺。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艰巨任务,已摆在我们面前。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8.
王亚峰 《群众》2006,(10):59-60
在人类进入新世纪之际,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全球化,其势头之强劲,大有不可阻挡之势。它必然会渗透到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随着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逐步开放,境外资本的涉足,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引进,势必在意识形态、文化领域、价值观念等方面,给大学生  相似文献   
49.
潘岳简介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1989年12月-1993年2月,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1993年2月-1994年5月,任团中央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5月-1998年3月,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1998年3月-2000年1月,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2000年1月-2003年3月,任国务  相似文献   
50.
冯榕 《人民政坛》2006,(12):9-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包括立法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所不懈努力的共同目标和评判标准。构建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核心就是要保证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要使不同利益群体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弱势群体作为一个历史性和相对性的概念,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相对于强势群体而言的。由于其在政治、经济、智力、信息等各项资源的占有、分配、利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将直接影响或者进一步恶化其弱者的地位,造成其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和保护,最终将导致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的失衡,进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