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16篇
中国政治   300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013年1月1日起,从国家到地方,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不少新规将深刻改变广大民众的法制观念,将给广大百姓带来美好生活的诸多福音。修订后的“两诉法”更具科学性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都在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由于修订内容涉及广泛,  相似文献   
22.
当前,摆在全市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认真组织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上来。为配合全市老干部领会和掌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本刊特摘编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王力丁同志的辅导报告,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3.
《理论与当代》2013,(11):5-6
托起“中国梦”,实现同步建成小康梦凝聚着4000万贵州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4.
正早春三月咋暖还寒,一师七团如意湖景观带袅袅娜娜环绕在各小区周围,一群衣着时尚鲜艳的女人们,伴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她们就是劳累了一天但又追求美好生活、撑起玛滩半壁江山的女人们的完美写照。甘守寂寞勇趟专业养殖道的唐秀容2013年5月8日对唐秀容来说是大喜的日子。这一天,经夫妻俩长达  相似文献   
25.
当前,全疆上下已经形成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人心暖了、人气旺了、动力强了、信心足了,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已经成为新疆的主旋律,各族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关注点和兴奋点已经集聚到走向富裕、走向现代化、建设美好新疆上来  相似文献   
26.
陈新 《政策瞭望》2014,(8):9-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他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重要思想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7.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考究和理性批判的基础上,规划未来美好生活蓝图。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视野中,美好生活思想包含五个维度的整体逻辑架构,即经济维度上在彻底扬弃异化劳动中摆脱人的物役状态,政治维度上保障公平正义捍卫人民的主体地位,社会维度上建立真正的共同体达到人际和谐,文化维度上充分满足多元化个性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生态维度上化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科学梳理和全面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美好生活思想,从中汲取理论资源和实践启发,可以更好地内化和外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8.
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是成就美好生活的有机构成,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劳动幸福进行了本质阐释和核心命名,并由此产生了诸如劳动幸福的哲学话语、劳动幸福的社会学话语等不同的叙事方法,在价值取向上揭示了劳动幸福的深层根源和发展路向,推动幸福由“此岸”向“彼岸”的转化。马克思对劳动幸福的阐释和批判,开创了劳动幸福的全新辩证视野,成为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29.
创造和实现美好生活,应推动人们把个人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解决好中国“富起来”的治理伦理难题,积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应把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加强政府伦理矫正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将生态经济伦理融入新时代伦理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筑牢美好生活的生态屏障;把满足国内需要和国外需要相结合,构建“双循环”共享伦理发展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0.
美好生活是人民对于高品质生活的理想追求,而法治则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法治的平等原则确保人人拥有平等的人格、规定人人相同的地位以及赋予人人同样的法律机会,为人的尊严感的达致奠定基础.人民福祉是法治的根本目标,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确保不同群体之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地域发展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