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44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9篇
法律   543篇
中国共产党   639篇
中国政治   1133篇
政治理论   464篇
综合类   67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922.
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我国积极参与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另一方面,世界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涌入我国,冲击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导向,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理念,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基本原则,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23.
924.
长期以来,在现代性话语的支配下,独龙族社会往往被贴上了“原始”的标签。在充满悖论的现代社会中所形塑的发展话语,其内核是已被意识形态化扭曲了的进化论。它一直产生着极为不幸的多重结果。独龙族三位一体的经济体系呈现出与其他民族社会在经济与文化上的极大差异,蕴含着“低度生产”“不过度攫取”“接受自然馈赠”等不同于现代社会主流价值文化的理念,也正是这种差异,为我们展现了具有丰富内容的不同生活模式和文化特征。全方位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生计方式的立足基点、行为准则,多样化的生存技能等等,对现代社会单向度生存选择的质疑,具有一种强大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相似文献   
925.
《学理论》2015,(25)
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且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涉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价值观导向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针对价值观教育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建设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指出当前形势下高校教育者应联合社会、家庭、大众传媒等共同承担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926.
本刊 《人民调解》2020,(2):14-15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司法部相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深入开展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和实施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答:《意见》的出台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要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对新时代进一步开展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价格争议纠纷是较为常见的纠纷类型,其他矛盾纠纷也会通过价格争议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927.
928.
2014年中央政治局在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学习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考了古代治理思想之后提出治理社会应注重"德主刑辅"的要求。对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丰富和深化。转型期的中国尤其要注重社会治理的策略原则和方法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实际上直接呼应了我国转型期追求和谐社会环境的诉求。尤其在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社会能否顺利转型关键在于如何使多元主体共同构建共生关系环境,促进社会治理的内在协调。所以在法治前提下,人们应在包容性的公共理性指导下积极寻求公共治理参与规范建设,实现多元主体共治,保证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929.
王华伟 《法学家》2020,(3):141-155,195,196
不论是着眼于主观还是客观方面的现有学说,并没有为不可罚中立帮助行为的边界提供真正具有说服力的方案。中立性和日常性并不具有实质和独立的意义,中立帮助行为的核心特征在于职业性。但以职业领域为标准对中立帮助行为进行的类型化分析,只具备有限的意义,职业性不能成为帮助犯出罪的可靠理由。中立帮助行为只是对职业条件下帮助行为这一现象的事实性描述,无法成为一种刑法规范评价上的独立出罪事由。着眼于中立帮助行为这一现象范畴的概括性、混杂性和不确定性,应当放弃寻找一种统一正当化根据的做法,转而寻求多元标准,综合考虑风险创设、时空关联、行业规范和期待可能这四重因素,为各类中立帮助行为寻找具体化、个别化的刑法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9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