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青年类学报编辑队伍的代际传承问题是青年类学报能否可持续发展、学术繁荣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学报编辑队伍的代际更替既要注重传承,又要在传承中有所变革。其中,编辑人才成长环境、人才选拔、培训机制、考核与竞争激励体制及实践创新是编辑队伍的代际更替需要重要考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民政工作很重要。政府有“三政”——财政、民政、市政,无论朝代更替,无论部门增减,民政工作始终在政府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民政工作是一件大事。它关平民生、连接民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体现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关平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十分重要,不可或缺。民政工作是一件菩事。民政工作是做服务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重要历史时期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和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对于推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余劲东 《党建文汇》2014,(12):46-46
在朝代更替之际,前朝臣子的选择不外乎三种:一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是隐姓埋名、远离政治;最后一种便是入仕新朝。就元明之际而言,入仕新朝的官员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相似文献   
15.
朱振明 《东南亚》2003,(4):9-16
从2 0 0 1年起,东南亚国家陆续进入政府或领导人更替时期。东南亚国家的政府或领导人更替是在进入2 1世纪后,国际形势变化更加复杂和难以捉摸的情况下实现的。在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下,东南亚国家的政府或领导人更替呈现出多样性变化。泰国、新加坡按法律程序举行大选,组成了新政府。越南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分别召开了“九大”和“七大”,产生了新的党中央领导班子。菲律宾和印尼则出现戏剧性的变化,菲律宾的街头群众斗争将总统赶下台,印尼则通过议会罢免总统,实现领导人更替。马来西亚则是马哈蒂尔总理本人在任期未满之前提出辞职,让…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国古代史,王朝更替频繁,帝王将相走马灯般地变换,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却有一个人,从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开始,历朝历代都受到了从官方到民间的推崇,这个人就是孔子。一部记录其言行的《论语》,也被神化为可以“家天下”的经典。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社会利益关系、社会结构的持续变动。这使得农村统战工作在内容、工作方式以及统战对象范围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农民主体性的提升、乡村自主空间的拓展,农民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村干部的代际更替也增加了乡村统战工作的难度。笔者运用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采用问卷法、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揭示不同代际村干部的差异性,以及这些差异性造成的村干部行为空间、行为方式的差异,并提出实现统战工作目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吴小英 《青年研究》2012,(4):12-21,94
本文将青年研究30年的代际更替放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来考察,指出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青年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诞生和繁荣,到90年代初中期至世纪之交青年研究逐步走向沉寂和分化,再到2000年之后青年研究重新复苏以来呈现的泡沫化与多元化,这一迭宕起伏的历史反映了共青团血统出身的青年研究贯穿始终的学科化焦虑。长期以来徘徊纠结于意识形态化传统和学术规范化传统之间,造成了青年研究的现实困境。而要改变这种不景气的现状,青年研究必须通过范式变革走向非青年化和非学科化。  相似文献   
19.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中国青年研究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经历过三次代际转换,暗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并由此而铸就其独特的思想风貌、理论特征和学术品格。其中既隐约可见青年研究发展变化清晰的代际链条,也凸显出其由于政治、文化和社会以至研究者及青年自身等原因而导致的断裂、跳跃和迷蒙。百年三代,迄今为止,中国青年研究可认为是有探索、有尝试、有进步,但基本上是无权威、无经典、无传承,而且由于缺乏内部的异见、冲突和论争而缺乏理论的内在张力和创新范式,需要一个新的开端,既是一个新世代的开始,又是一个新世代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乡村社会正在经历从传统治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变,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这个转变的长远目标。一乡村社会的传统治理与我国长期存在的超稳定社会结构有关。这个超稳定社会结构由乡绅、家族、乡约地保等共同维持。几千年传统中国虽有王朝更替但无结构变换,其历史之谜就是皇权和绅权的精巧配置、良性互动,从共存到共治。1的确,乡村社会既是皇权统治的最下端,同时又是乡村社会自发生成超稳定秩序的重要场域,一头勾连着以皇权为中心的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