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122篇
世界政治   1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001篇
中国共产党   3252篇
中国政治   4811篇
政治理论   634篇
综合类   7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1182篇
  2013年   1151篇
  2012年   1446篇
  2011年   1689篇
  2010年   1177篇
  2009年   978篇
  2008年   1000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劳动保障世界》2006,(2):59-59
《关注民生》的作者为吉林省政府副省长、吉林省劳动保障学会名誉会长、著名经济学博士李斌。  相似文献   
22.
中国已经和正在做的是社会创新的综合工程。创新活力的学理环境主要包括,一是营造创新的制度环境,建立创新的界定与评估体系,二是营造创新的思想环境,思想自由是创新的基础,三是关注创新的知识主体,增加知识创新的内生动力,四是建立创新挫折的退出通道和修补机制。  相似文献   
23.
张辉  洪芬 《小康》2005,(6):57-59
从今年起,沈阳市环保局生态处处长索丽珍的心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就在2004年的12月30日,沈阳被正式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该称号的获得被认为是沈阳城市环境改善实现“质的飞跃”的标志性大事件。“沈阳摘了重污染的帽子,就好像我自己被摘了帽子一样,比谁都高兴。”索丽珍说。2004年,沈阳还有几件大事:“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申办,清故宫、清福陵、清昭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2004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同年,沈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地方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24.
贾云泉 《行政与法》2007,(12):40-42
考察社会活力一般会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即经济要素、社会制度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社会活力有两个来源:一是根本来源,二是直接来源。社会活力的根本来源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直接来源源于社会制度的先进性、社会运行体制的合理性、社会运行机制的多样性。激发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之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25.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联组讨论时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党的宗旨、历史观和群众观,更加明确了我们为谁建设和谐社会、靠谁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蕴涵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2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久前闭幕的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做好云南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27.
工会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基础,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是工会改革之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把工会工作的立足点真正放到基层工会工作上来,在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8.
张颖 《中国民政》2006,(9):33-34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初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灾民救助、五保户  相似文献   
29.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害、实质与关键,就是要解决好民生问题,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民忧”问题。其中,3778万、特别是2481万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和大量下岗人员,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退休干部与职工退休金过低,则是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首先解决的一个突出“民忧”问题。  相似文献   
30.
杨升 《辽宁人大》2010,(1):23-23
低保救助工作事关群众生活、社会和谐,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一个具体体现。本溪市人大常委会自从建立了城乡低保救助制度就对此极为重视,将其列为常委会的一个重要议题,认真听取并审议政府此项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