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74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70篇
各国政治   134篇
工人农民   238篇
世界政治   20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5篇
法律   14414篇
中国共产党   4517篇
中国政治   9807篇
政治理论   2476篇
综合类   9556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656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768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709篇
  2015年   1411篇
  2014年   3389篇
  2013年   3463篇
  2012年   3355篇
  2011年   3535篇
  2010年   3460篇
  2009年   3245篇
  2008年   2980篇
  2007年   2379篇
  2006年   2044篇
  2005年   1687篇
  2004年   1527篇
  2003年   1634篇
  2002年   1479篇
  2001年   1284篇
  2000年   1100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新空间,也是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斗争的新阵地、新战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N位一体"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一体化云平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品牌化建设,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网络"E"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2.
人工智能犯罪并非"人工智能"本身的犯罪,而是指对人工智能设计、开发、制造、利用过程中"人"的犯罪。要正视人工智能社会化应用中的现实问题,立足刑法的保守性,严格遵守人工智能犯罪化的基本原则,完善人工智能犯罪的罪名体系,强化单位的刑事责任,完善刑事责任形式,重视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转换。  相似文献   
23.
24.
"圈层化"是指青年群体由于价值观而聚合、兴趣点而分众所形成的特征各异的圈层,并在自己认同圈层中进行交流沟通的现象与趋势。青年群体网络"圈层化"往往会造成情感交流与文化发展的隔膜、"标签"自我与主流收编的抵抗、渴望入世与向往出世的矛盾。要破解其入世与出世之困,必须理性看待、合理引导,推动青年群体网络"圈层化"从"圈地自困"到"文化出圈",变"圈圈万重"为"圈层合一",既"理性入世"又"合理出世"。  相似文献   
25.
2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强调供给又要关注需求。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存在主体的多样性、对象的差异性和发展的动态性等现实困境,必须重视其真实需求的识别以及精准有效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强调以精准的供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供给能力的提升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供需矛盾,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数据治理对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培育和塑造数据治理理念,完善数据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创新数据治理平台和路径建设。  相似文献   
27.
《新东方》2020,(3)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新兴媒体的日益兴起,尤其是社会化媒体在新传播格局中的份额和重要性的快速提升,推动了新的传播格局的形成。新的传播格局中网络意见人士群体迅速形成,并在网络虚拟社会乃至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做好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关系到舆论导向把握、意识形态安全以及社会大局稳定,意义十分重大。当前,针对网络意见人士的统战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开创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8.
29.
一条短信钩走了一家人全部积蓄上当的不仅仅这一家人,短信诈骗像瘟疫肆虐警方与高智商犯罪展开较量,骗子落网,短信诈骗破灭  相似文献   
30.
关于犯罪客体的几个问题(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犯罪客体与行为对象加以区分,犯罪客体不是具体的人或物,并不违反哲学原理。说马克思1842年的著名论断是传统犯罪客体理论形成的理论根据,其证据尚不充分。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利益是一个关系范畴,用它作为犯罪客体的内容,难以避免法益概念的精神化。保护客体、犯罪客体与侵害客体各有其含义的规定性,使用时应注意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