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92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84篇
综合类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法源从实质意义上讲即指法的产生的源泉或原动力,从形式意义上则指法的效力来源,又可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法律渊源。一直以来我国行政法的法源侧重于其正式渊源,较少探究其非正式渊源,随着我国行政法理论与行政审判实践的发展,有必要赋予非正式渊源如行政判例以行政法法源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2.
《人民政坛》2010,(6):37-37
朱中一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载文《村委会选举规则渊源的重构》认为,村委会选举规则由法律规范、官方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三个方面。村委会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是宪法确定的根本原则。村委会选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械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村委会选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制定的村民选举程序的法规。官方规则是指由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发布的指导、调整、  相似文献   
183.
高校非正式群体是由于某种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爱好、共同处境,还有同学、同乡、同血缘等因素自动形成的群体,是没有明文规定的自然形成的组织。以感情为纽带是非正式群体最显著的特征,群体成员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依附关系。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高校非正式群体的成因与维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4.
“生存理性”下的选择: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调查数据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失业者再就业选择的因素可以发现:失业者再就业态度积极,但多数人从事着非正式职业或自雇职业。在影响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特征因素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影响显著,而再就业意愿对再就业行为影响弱化。因此,失业者眼高手低的说法恐难成立,失业者应是根据不同的自身条件在生存理性的指导下作出再就业选择的。  相似文献   
185.
大学生社团是一种带有自发或者半自发性质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如英语协会、摄影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辩论协会等,它是以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为纽带,以丰富校园生活、拓宽知识眼界、锻炼自我能力等为目的,在学校有关部门管理、指导之下的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团体。当前,高校中大学生社团“热”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6.
制度演化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将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看作是社会成员学习和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事实上,解放思想就是要求社会成员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及时转变和更新自己的观念。在我国制度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解放思想非常有利于改变人们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制度绩效,推动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7.
易军 《新东方》2007,(8):35-39
一、地方性知识——一种阐释规范的重要工具"后现代主义者总是将知识设想为偶然的,总是依赖于语境,而且总是‘地方性’而非‘普遍性的’。"[1]"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是美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克利福得·吉尔兹(Clif-  相似文献   
188.
国际刑法渊源是国际刑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常常是进行学习和研究国际刑法的切入点之一。国际刑法的正式渊源主要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规则,非正式渊源主要包括国际司法裁判、国际组织决议及国际强行法等。  相似文献   
189.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相时,体现为习俗规范、社会价值观、制度伦理等.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相比显得比较无形和隐性,因而常常不受重视.然而,事实表明,非正式制度对一个法治社会能否建成起着根基性作用.可以说,不同信任特质的非正式制度,或推动或阻滞法治现代化.一般说来,以普遍信任为特质的非正式制度有利于法治现代化,以特殊信任为特质的非正式制度阻滞法治现代化.非正式制度由特殊信任特质向普遍信任特质的转变与改善,是法治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与不可或缺因素.  相似文献   
190.
汤鸣 《求索》2010,(8):174-176
非正式约束与制定法规范贯穿于纠纷解决的全过程,这与公平、正义并无矛盾。非正式规范与制定法将长期共存,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条件,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点。当两种规范发生直接冲突时,应以制定法为基准;发生隐性冲突时,应通过个案分析,对两种规范在具体纠纷中所保护的价值进行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