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4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唐勇 《北方法学》2013,(6):36-48
不动产登记缩略的不法性具有公法、私法双重面相。就其公法不法性,可通过行政处罚等公法手段予以规制,并得与其私法效果相区隔。就私法效果而言,登记缩略因违反登记要件主义,使得该三方当事人所期望的物权效果无法实现;并因黑白合同的存在,导致其不法性进一步扩散,使之层叠为税费规避、强制性法律规范违反和虚伪表示的交错。登记缩略在私法解释学上的核心,在于如何焊接因中间登记省略而断裂的物权链,从而阻却其违法性,其方法包括授权理论、期待权理论和我国实务中的黑白合同方式;登记缩略的原因债权行为表现为链式交易合同、债权让与、利益第三人合同或第三人履行合同,其履行则表现为给付连锁、缩短给付或指示给付;因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之通说尚未形成,仅依据《物权法》第15条,登记缩略情形下物债效力区隔和传递,存在多种解释余地。  相似文献   
72.
Abstract

I take strong exception to the idea that theories of neighborhood change, in and of themselves, caused the decline of inner cities. Rather, the demographic, social, and economic forces that existed in the postwar years caused some inner‐city neighborhoods to decline. The replacement of working‐class and middle‐income households by households with much lower incomes, on average, was the single biggest cause of neighborhood decline. Metzger ignores this fact a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for why some neighborhoods declined. It is highly implausible that my theories and those of other urban experts had such a strong impact on the public policy, building, and finance communities. Because people were responding to real conditions, it is likely that the same events would have occurred even if my model of neighborhood change had never been developed.  相似文献   
73.
One common rationale supporting public financing programs for small firms is that initial public investment creates incentives for follow-on private investment. However, there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unified statement in the literature describing how initial public investment creates incentives for follow-on private investment. Focusing on external private investors, we use a two-stage net present value model to identify four effects from initial public investment on the private decision for follow-on investment. Our empirical analysis uses a sample of non-venture backed firms entering the SBIR program to examine how reduced risk, the number of SBIR awards, and size of initial public investment influence the likelihood of follow-on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We find the probability of follow-on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is more likely when firms reach Phase II of the program, is less likely as firms win multiple Phase I and Phase II awards, and is more likely as the size of initial public investment in Phase I increases.
Calum TurveyEmail:
  相似文献   
74.
公共政策目标体现的是整个公共行为的根本价值,是决定政策效果的根本所在。政策目标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决策者在规划政策时对事实前提和价值前提,即事与愿的关系的拿捏。文章以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为例,运用引证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阐述公共政策目标确定过程中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的关系,并论证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坚持以社会总体利益优先考虑的价值前提应先位于事实前提,即事遂人愿原则。  相似文献   
75.
在现代社会公法私法相互交融趋势不断加剧的形势下,<物权法>确立的规范并不完全限于私法领域,也涉及了诸多行政法领域的重大问题.要完善<物权法>,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要求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补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适应<物权法>的规定;借助行政法确定公共利益;救济制度要提升到物权法保护的标准;建立公物(公产)制度.  相似文献   
76.
作为一种组织或者机构,业主团体在我国是一个实质存在而形式缺失的概念。只有承认业主团体的法律地位,才能解决业主委员会目前存在的没有实体可以依托的问题,并理顺业主团体与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在立法上承认符合条件的业主团体的法人地位和民事主体资格,同时,明确业主团体内部组织的性质和法律地位,明确业主团体内部组织的相互关系和治理结构,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物业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7.
尹田 《法律科学》2001,(4):21-29
物权请求权是否为脱离干债权的一类独立的请求权,取决于对有关利弊的实证分析而非逻辑推理.物权请求权应独立于债权体系,相应地,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有关规定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8.
丁彦 《时代法学》2007,5(3):77-8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这一罪名自设立之日起,就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试图运用博弈论这一数学方法为工具,通过比较相关当事人的收益在有无该罪名时的变化,分析研究该罪名怎样影响他们最终的决定,结果表明,虽然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对贪污腐败分子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对反腐倡廉有一定的司法救济作用,但总体来看,由于该罪名客观上减少了司法机关取证的激励,增大了潜在的腐败分子的期望收益,与最初的立法宗旨背道而驰,因此该罪名的设立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79.
《物权法》所有权概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宗 《时代法学》2007,5(3):62-65
所有权不仅是物权法,而且是整个民法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物权法》第39条对所有权进行了描述性地定义,既继承了民法通则对所有权定义的传统,又揭示了所有权概念的部分内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它没有囊括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更没有揭示出所有权作为“排他性支配权”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80.
因为我国法在物权变动模式上未采纳物权形式主义的立场,故当买卖合同被撤销后,出卖人请求返还买卖标的物的权利兼具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这一债权请求权和原物返还请求权这一物权请求权的双重权利属性。出卖人请求返还买卖标的物这一权利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应根据权利人请求权基础及标的物类型予以区别:若权利人主张行使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不论返还标的物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均适用诉讼时效;若权利人主张行使原物返还请求权,仅在返还标的物属于普通动产或未登记特殊动产时,才有适用诉讼时效的空间。基于有效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考量,出卖人请求返还买卖标的物的权利不能对抗善意占有的第三人,且不论第三人所享有的是物权还是债权。未来制定我国民法典司法解释宜对此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