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297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122篇
政治理论   95篇
综合类   30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美好生活是人民对于高品质生活的理想追求,而法治则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法治的平等原则确保人人拥有平等的人格、规定人人相同的地位以及赋予人人同样的法律机会,为人的尊严感的达致奠定基础.人民福祉是法治的根本目标,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确保不同群体之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地域发展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32.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不仅被阐释为政治学著作和历史学著作,而且是马克思把唯物史观的一般规律具体化到政治哲学领域中的典范之作,特别是其对当时法国政治事件中"活生生的时事"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深入细致地剖析,是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之政治事件相统一的哲学著作.对这两...  相似文献   
33.
解读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清 《河北法学》2006,24(3):10-17
毋庸置疑,在民事诉讼中需要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然而,如果我们不本着客观的态度认真审视诚实信用原则,而盲目地一味扩大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效,甚至将其诠释为实质上授权法官自由裁量权,其结果势必与希望确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目的背道而驰.结合司法权理论、诉讼模式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功效等进行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34.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和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如何达到一种相对平衡,避免员工离职后与企业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5.
如何打破政策“黑箱”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广州市政策兑现改革实践为例,探讨如何从制度设计层面来打开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策“黑箱”。研究发现,虽然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但是通过统筹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地两端、主观要素客观化、模糊标准明确化、重塑政府流程等,能够形成确定的决策环境,控制非理性因素,约束自由裁量权,并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从而可以从源头消除政策“黑箱”的形成土壤。广州市政府政策兑现改革过程中,通过“输入—转化—输出”的制度框架设计,形成了从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再到政策结果与评估的政策闭环,并对政策兑现的相关责任单位、流程和时限都进行了严格把控,进而实现对政策“黑箱”内部决策要素的控制。从政策“黑箱”本身入手,破解政策“黑箱”难题,实现政策的阳光承诺和给付,最终形成极具特色和借鉴意义的广州模式。  相似文献   
36.
二程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都非常重视“公”的内涵和价值。程颢在阐释“仁”的过程中提出了“廓然而大公”的思想,把“公”视作人类面对天地万物的仁爱情怀,将自然界纳入道德烛照的对象;程颐阐述了公是仁之理的观点,澄清了公和仁、理的关系;对于如何实现先公后私,二程从实践主体、价值取向、实践方法等角度进行了深刻探讨。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反腐倡廉、价值观重塑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7.
魏琼 《河北法学》2007,25(7):158-162
希伯来法是西方法律文明和英美法的源头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希伯来的商业交易规范是以《圣经》为法律渊源,源自习惯法则和宗教信仰,由此倡导契约守信观念和诚实无欺的贸易规则.从摩西时期的《圣经·旧约》到犹太教法典编纂时期的《塔木德》,商业交易规范形成与发展折射出希伯来商法的演变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商法成长的最初概貌,因此对其做一细致的考证,在外国法律史研究上颇有补正的功效.  相似文献   
38.
李理 《河北法学》2007,25(12):151-154
我国《保险法》第17条、第18条关于保险人说明义务的规定,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实际情况是保险人不说明或说明流于形式化.对于非消费性保险合同、续保的保险合同、个别协商条款、非责任免除条款、法定免责条款,保险人无须履行主动说明义务.当前最重要的是促进保险条款说明方式的实质化:一是推进保险条款的通俗化,提高保险条款的可读性;二是促进责任免除条款说明方式的实质化.保险人未明确说明责任免除条款的,其法律后果仍应维持不产生效力的现行规定,而不宜引入国外的冷静观察期制度.  相似文献   
39.
The need to hold capital to account and to bend markets to the common good is as powerful as ever, yet it is becoming steadily harder to create an electoral or political majority for such an idea in societies that are fractured and divided. The fundamental bond between voters and parties depends on political identity relationships; old ones are fading, new ones need to be created. The most dynamic politics in advanced capitalist societies are those of nation, people and place. The strategic challenge for the left is to create a new progressive patriotism that can embed radical ideas in a common sense of national purpose.  相似文献   
40.
Liberal neutrality is assumed to pertain to rival conceptions of the good. The nature of the rivalry between conceptions of the good is pivotal to the coherence, scope and realisation of liberal neutrality. Yet, liberal theorists have said very little about rival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ll this gap by reviewing three conceptions of rivalry: incompatibility rivalry, intra-domain rivalry and state power rivalry. I argue that state power rivalry is the morally relevant conception of rivalry, and that it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scope and realisation of liberal neutrality. I conclude that in the light of state power rivalry, the only feasible liberal neutral state is a very minimal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