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各国政治   66篇
工人农民   581篇
世界政治   4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3篇
法律   2855篇
中国共产党   1776篇
中国政治   3609篇
政治理论   1112篇
综合类   158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775篇
  2013年   925篇
  2012年   1121篇
  2011年   1294篇
  2010年   1136篇
  2009年   1173篇
  2008年   1310篇
  2007年   961篇
  2006年   825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62.
张柒生 《中国工运》2007,(10):56-56
广州摩托集团公司工会来稿.介绍了广州摩托集团公司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切实履行维权职责,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做法。一是积极推动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和完善。集团公司已经先后五次签订或续签集体合同。每次集体合同的签订或续签都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工会代表职工与行政平等协商,不断地完善内容和条文。二是保障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  相似文献   
63.
迟小华  余诗平 《世纪桥》2007,(7):41-41,112
二十世纪中后期,行政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科学关注的主导性论题,公民参与慢慢从传统政治参与向公民直接参与行政转变。近三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公民参与运动不断走强,我国城乡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公民直接参与行政的实践活动。在乡村,目前公民直接参与行政主要有三种形式:乡镇长选举方式的改革、村民自治和非制度参与,每种形式都有其优缺点,政府应加以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64.
论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已经不再限于直接相对人,而有可能影响到直接相对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以外的、其权利和义务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社会主体,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主体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有多种形式。维护行政行为中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方式也有多种。对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的研究,尤其是对行政行为中第三人的概念和范围、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和权益维护的方式等问题的研究,对立法、执法以及司法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人民调解》2007,(6):36-36
去年9月份以来,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司法所成功调解了几宗涉及外地务工人员的矛盾纠纷,及时保护了外地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当事人的高度赞赏,他们一致说:司法所是外地务工人员的“娘家”。  相似文献   
66.
崔建华 《人大研究》2005,(11):36-37
2005年7月14日《南方周末》何斗先生《期待中国“立法文化”新变》一文,对近年立法公开化、民主化所带来的一些利益群体积极主动地影响立法决策的现象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各个利益群体对立法的积极游说和诉求的充分表达,自会有利于形成平衡和兼顾各方利益的良法。”此说,想来不会有人反对。立法、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以及利益群体的积极游说是一种进步,应该不断加以推进。不过在赞赏和期许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是,在公民社会发育不充分、社会表达和反应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靠“各个利益群体对立法的积极游说和诉求的充分表达”,是否真的…  相似文献   
67.
游国立  周清 《唯实》2006,(6):32-33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和发展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更丰富,旗帜更鲜明,语言更犀利,更具有针对性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68.
覃正爱 《唯实》2006,(1):21-22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的“公”,除公共目标之“公”外,必须包括程序性之“公”,而“执政为民”的“民”,在现时代更多地应该是“公民”。  相似文献   
69.
李有军 《人权》2006,5(3):10-11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民人权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有目共睹。为此,我们采撷了一组文章,从不同侧面分两次对中国人权状况作一扫描。  相似文献   
70.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依靠群众”原则是政治话语在法律上的体现,表明我国法律尚缺乏应有的自治性。它也无法在具体的诉讼实践中操作应用,又不可避免地流于空洞化。建议以“公民参与”来代替“依靠群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