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人陈水扁上台一年来,台湾岛内社会动荡,矛盾重重,风波四起,乱象丛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外国干涉势力和岛内分裂主义分子互相结合,使台湾当局领导人至今仍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而在"台独"的分裂泥淖里愈陷愈深.台湾当局领导人企图回避和模糊"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其惟一的明智选择就是尽快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人民翘首以待!  相似文献   
152.
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础。自二战后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国际社会中各种现象 ,如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组织的迅速增长、国际人权和国际司法的发展 ,对传统的主权观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国家主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面临诸多问题 ,但国家主权仍是国际关系的基础。主权应是相对的 ,从国家实践看 ,主权权利可以依国际法规则而加以限制 ,但这种限制必须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3.
新干涉理论——对国际法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了实现全球扩张,提出了新干涉理论,其核心是“人权高于主权”。此论调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动摇了国际法的基础,蔑视了联合国的权威,如据此理论,安理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特殊权力将被剥夺殆尽。该理论是对国际法的否定,绝非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4.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比例原则被誉为行政法中的“皇冠原则”。在不少国家中比例原则已得到程度不同的运用 ,并成为这些国家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我国行政法学中比例原则还鲜有研究。此文揭示了传统行政法中比例原则的涵义 ,并进一步认为 ,传统比例原则仅适用于“干涉行政” ,在现代“给付行政”的条件下 ,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应作相应扩大 ,从而使其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5.
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泽伟 《法学研究》2000,(4):127-139
北约对南联盟的武力威胁和军事打击使人道主义干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界定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入手 ,分析了传统的人道主义干涉 ,认为其并未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习惯国际法 ;在研究了联合国成立以来的集体人道主义干涉、特别是 90年代的实践之后 ,进一步指出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任何单方面人道主义干涉都是非法的。最后 ,作者论述了对人道主义干涉限制的必要性 ,并从规范化的角度提出了人道主义干涉合法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6.
东盟自成立以来一贯倡导不干涉原则,并将其从反对外部势力对本地区事务的干涉拓展到不干涉成员国内部事务。但东盟的不干涉原则在应对成员国事务的实践中并非一成不变。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东盟在缅甸对不干涉原则进行了尝试性调适。通过考察东盟在2003年德拜因事件、2007年“袈裟革命”、2008年“纳尔吉斯”风灾、2012年以来的若开邦罗兴亚人危机和2021年军人再度接权后的应对方式,可以发现,东盟建设性介入缅甸事务的主动性在加强。上述五个案例表明,东盟不干涉原则在应对缅甸事务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张力和限度。不干涉原则的调适虽然增强了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但影响了东盟内部的协调一致。同时,维护东盟的整体性是东盟调整不干涉原则不能触碰的红线。  相似文献   
157.
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构建了"干涉的权利"和"保护的责任"两套人道干涉话语体系,不断加强理论辩护,强化人道干涉的正义性与合法性,对现行国际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文章依据"话语主体一话语内容一话语平台—话语认同—干涉实践的基本逻辑,结合西方国家对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干涉行为,对西方人道干涉话语的构建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认为,西方国家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本质上更多的是利益驱动下的话语建构而非基于真实的人道危机,其干涉不仅偏离了"捍卫人权"的根本目标,反而在多数情况下导致了更为严重的人道危机。西方人道干涉话语构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扭转自身在人道干涉问题中的被动局面提供了契机。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应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交被动应对为主动塑造,以多元的话语主体构建高质量的话语内容,增强中国人道话语的认同度。同时,中国还应有效利用联合国这一权威话语平台,从人道干涉话语构建与干涉实践两个层面介入人道干涉国际规范的构建,提升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8.
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法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家,即对所有国家都有法律拘束力。但在普遍国际法之外还有区域国际法,而拉美地区的国际法在区域国际法中具有代表性。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拉美国家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它们开始编纂国际法并提出了美洲国际法原则——卡尔沃主义和德拉果主义,拉美国家对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不干涉原则、禁止核武器、捍卫海洋权等理论为第三世界国家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59.
欧亚地区存在这样一种实体,它们拥有国家的基本特征,但是没有得到国际承认而无法成为国际法上的国家,作者将其定义为"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它们在法律上都归属于一个得到国际承认的国家,因外部力量的支持得以存在,而原属国失去了对它们的实际管辖权。本文以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科索沃与北塞浦路斯为例,分析了"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得到承认的程度差异,指出它们是民族矛盾以及外部势力介入的共同产物,其出现不仅为国际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导致自身国际境遇的孤立化和边缘化,更是欧洲一体化的逆过程。由于承认的缺失,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但从其内部现状及国际影响来看,这不是一个应该鼓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0.
张书元  石斌 《美国研究》2007,21(3):116-133
一西方正义战争论的历史演进 对于战争及其他大规模、有组织暴力使用的道德评判和论辩,从来就是政治哲学、政治伦理和政治实践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任务之一.与此相关的原则、信念或思想状态对战争发动者、参与者和关切者的动员能力、道德自信心或情感认同的巨大影响,一向是决定战争能力、战争胜负或战争之政治与心理后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具有重大的实际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