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0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98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刑事强制措施的价值在于它既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免受国家权力任意侵害的有力武器。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比羁押性强制措施更符合这一价值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
我国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是指律师在法庭上的辩护言论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对此项权利作出了具体的立法规定。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关系到刑事诉讼所追求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价值目标的实现。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律师缺乏刑事辩护豁免权,致使刑事辩护事业受到严重影响。鉴于此,在立法中赋予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是现实之需、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3.
死刑权理论的历史回溯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死刑的本质,以及促进国家理性地选择在死刑存废问题上的基本立场都有所裨益。无论贝卡里亚、卢梭还是马克思都认识到了死刑的权力法则同战争准则具有相似性。这启示我们死刑制度有必要从战争准则的角度来反思。  相似文献   
64.
侦查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件信息占有量和信息利用程度。系列杀人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大,侦查难度大,必须正确地串并案件,充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结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犯罪心理画像,通过适当的案件信息披露方式来发动群众协助破案,并警示群众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65.
网络犯罪愈演愈烈,对社会的危害日益严重。加快网络安全刑事立法步骤,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社会的正常秩序越显必要。  相似文献   
66.
论精神损害赔偿应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是否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我们如果从现行法律规定的现实危害性、法理依据、法律依据及历史必然性等方面来论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则可能会取得一些有益的收获。  相似文献   
67.
中国法体系语境下的行刑诉讼交叉案件的产生,既源自违法与犯罪二元化处理机制中临界点的模糊性,又来自行政机关与刑事诉讼机关职权的交叉重叠,而最根本原因乃在于实体法中行政权与刑罚权的双重法律关系,即行政处罚权与刑罚权在惩罚严厉程度上的递进关系以及刑罚权对行政管理权(狭义)的保障关系。据此,行刑诉讼交叉案件可分为两类:一是以行政处罚行为为诉讼标的的行刑诉讼交叉案件;二是以行政管理行为(狭义)为诉讼标的的行刑诉讼交叉案件。前者的处理应秉持“刑事先行,先刑后行”的规则,后者的处断则应坚持“行政先行,刑事后理”的规则。  相似文献   
68.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用三个不同的概念对不追究刑事责任作了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6条所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可分为三种情形,但《刑法》第201条第4款中规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并未归属其中。现行刑事立法在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中概念不统一,《刑法》在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方面不当缺位,已有的规定也较为粗糙,《刑事诉讼法》缺乏特赦令执行的程序规定,我们有必要完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69.
《Science & justice》2020,60(2):145-150
Footwear may be found at crime scenes as physical evidence. Such footwear often has impression features of the wearer’s foot on the insole of the sho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have established that footprints are distinct. This study compares two-dimensional measurements on bare footprints to foot impressions on insoles to determine i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r similarities exist. Dynamic footprints were collected from 51 donors using the Identicator® Inkless Shoe Print Model LE 25P system. Seven foot length and width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based on the Reel linear measurement method. Footprint measurements between bare footprints and foot impressions on the insoles were compared. Only two differences (p > 0.05)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various bare footprint and insole foot impression measurements on the right and left side for most of the measurements, CALC (p < 0.001) and A1 (p = 0.04). Bare footprint and insole A5 measurements on the left sid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15).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implications in the forensic analysis of foot impression evidence on insoles in footwear in assisting with identifying the wearer of said footwear. Situations may arise in the forensic context when comparing the foot impression on the insole of footwear to a suspect’s bare footprint or a footprint from post-mortem remain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scant literature available on the topic and to understand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the various linear measurements that may be utilized in the comparison process of footprint impressions on shoe insoles to bare footprints.  相似文献   
70.
英美刑法中犯罪行为的概念具有不同于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行为概念的特色。文章通过对英美刑法中犯罪行为概念的展开,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地位及其与犯罪构成的关系,并且进行了分类介绍。人们应汲取英美刑法中犯罪行为理论的合理内核,将持有视为与作为和不作为并列的第三犯罪行为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