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篇
  免费   136篇
各国政治   43篇
工人农民   49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篇
法律   737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202篇
政治理论   434篇
综合类   5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Recent developments in regulation and tax administration in Australia inspired this article on tax compliance and responsive regul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conomics of crime and compliance as the dominant approach to tax enforcement of the past three and a half decades. It evaluates the ke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conomic approach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 to tax. The article then explores responsive regulation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hat draws on the economic paradigm but also supplements this approach with other theories, particularly those involving identity, conflict escalation, and procedural justice. Building on this analysis and a case study of Australian investors in mass marketed tax schemes,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broader, more balanced, and closely tailored method of regulating responsively may enable regulators to draw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economic model while alleviating some of its drawbacks. Responsive regulation may therefore constitute a superior method for regulating compliance.  相似文献   
102.
The legitimacy and accountability of polycentric regulatory regimes, particularly at the transnational level, has been severely criticized, and the search is on to find ways in which they can be enhanc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before developing even more proposals, we need to pay far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dynamics of accountability and legitimacy relationships, and to how those in regulatory regimes respond to them. The article thus first seeks to develop a closer analysis of three key elements of legitimacy and accountability relationships which it suggests are central to these dynamics: The role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gitimacy, the dialectical nature of accountability relationships, and the communicative structures through which accountability occurs and legitimacy is constructed. Second,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organizations in regulatory regimes respond, or are likely to respond, to multiple legitimacy and accountability claims, and how they themselves seek to build legitimacy in complex and dynamic situations. The arguments developed here are not normative: There is no “grand solution” proposed to the normative questions of when regula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legitimate or how to make them so. Rather, the article seeks to analyse the dynamics of legitimacy and accountability relationships as they occur in an attempt to build a more realistic foundation on which grander “how to” proposals can be built. For until we understand these dynamics, the grander, normative arguments risk being simply pipe dreams – diverting, but in the end making little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103.
在国际法体系中,武装冲突法可谓编纂得最为完备的一个分支。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和铺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武力使用规范逐渐发展成为完整的规范体系并呈现出四大特征:即为了适应国际关系的新变化武装冲突法扩大了适用范围;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成为国际法的重要问题;出现了在武装冲突中"反向"使用武力以达到实现和平目的的新方式——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以及在武装冲突中出现了大量作为作战手段而使用的性暴力行为等。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武装冲突的形态与样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以无人机、自主作战机器人、纳米生物武器和网络战为代表的新型作战手段方法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非国家行为体在武装冲突中使用武力的情况有所增加,更出现了私人军事安保公司等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尚处于空白的交战主体。以朝核危机为标志,核武器对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巨大的潜在甚至是现实的威胁再次凸显,迅速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法中的热点核心议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武装冲突法的基本原则依然相对稳定,但是不断出现的新作战手段和方法,仍然给国际法和国际安全提出了一系列亟须应对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4.
刘万啸 《政法论丛》2012,(6):95-102
我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中一般都规定了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间投资争端的解决方式,尤其是晚近我国所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多数允许投资者将争端提交国际仲裁。但是,在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国有义务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相应的环境规制措施,这些环境规制措施可能会损害或影响到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利益。根据双边投资协定,外国投资者可能会将这些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我国有可能被国际仲裁庭裁定为此对外国投资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面对新形势,我国必须重新审视双边投资协定中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争端解决方式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5.
钱玉文 《行政与法》2005,20(8):122-124
消费者知情权对应的主要是经营者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我国现行《消法》克服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方式在于确立经营者的自愿说明义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法律上直接赋予经营者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对《消法》的模糊性规定予以修正,明文规定经营者四种情形下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106.
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达松 《法学研究》2012,(2):194-208
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与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的崩溃密不可分。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金融监管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即是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美欧等发达金融体已纷纷采取多种改革办法加强对其监管。以金融稳定理事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亦对影子银行监管进行研究,并形成了相关建议。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带来的主要威胁是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改革现有金融监管法制的重点也在于此。我国应当积极参与此方面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并适时加强国内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7.
土地用途管制模式的立法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洁 《法学研究》2013,(2):60-83
我国现行土地用途行政管制模式出现“制度失灵”,公法与私法规范结合的激励性管制应成为行政管制的替代模式。国际上土地用途管制改革已出现了总量管制与弹性管制、社区赋权、规划协议等激励性管制的实证样本,规划的不确定性理论、规划权利理论、管制协商理论为新型管制做出了法学解释。激励性土地用途管制的本质是模仿市场机制的私人自我管制。在我国,国家本位的衰落,土地市场多元利益的并存与竞争,迫切需要以激励性管制替代制度成本过高的传统行政管制。土地用途管制改革的基本路径是,划分行政干预与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法定边界,合理嵌入管制的私法规范。  相似文献   
108.
彭真明  方妙 《法律科学》2011,(1):162-169
管理者薪酬,不仅在于给什么,而且在于如何给,此即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的实体与程序规制两个面向。由于缺乏自治性与适应性,实体规制面临诸多困境甚至"失灵",为此,转换视角,引入和完善薪酬程序规制殊为必要,亦即基于正当程序原理完善程序规制立法以及救济与责任机制,保障程序规制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9.
偷逃过路费行为给高速公路带来巨大损失。通过严格恪守有关公路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公务人员和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总结惩治偷逃过路通行费经验、建立部门长效联动治逃机制、完善相应的科技手段等措施能够预防偷逃过路费行为的发生。通过行政处罚可以制约伪造标志、证件或者冒用绿通车骗逃行为、强行闯岗(跳车)逃费行为;通过行政处分规制公路收费站工作人员私放车辆行为。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只能由特定的行政机关执行。  相似文献   
110.
石峰 《行政与法》2014,(9):79-84
随着家族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日益增强,我国家族企业内部纠纷已经不再是婚姻、家庭内部的事情,它关涉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甚至存活.本文认为,家庭财产与企业资产的混同,家庭生活与企业生产的重叠,个人投资与家庭投入的模糊,体力付出与脑力贡献的混淆等是家族企业内部纠纷产生的根源.因此,资产归属的事先明确是避免家族企业内部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