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5篇
  免费   115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1篇
法律   1575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371篇
政治理论   260篇
综合类   134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司法理念是基于对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及运作历经长期认识而形成于人的头脑中的价值判断。理念的更新对于司法改革和改革后的司法都至关重要 ,科学的理念是制度变革的前奏和先导 ,而滞后的理念则可能成为良好制度运作的障碍。我国要实现民事司法的科学化、宪法化和国际化 ,必须革新传统司法理念 ,抛弃以往把程序当作工具、将人作为诉讼客体的传统做法 ,以人为立足点并根据现行环境需求来重构适应我们需要的理念家族。“以人为本 ,司法为民”是现代民事司法的核心内容 ,人性化民事司法应体现人的正义、自由、效益、安定等基本程序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82.
民事责任之竞合来源于不同类型法律规范之冲突。世界各国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所采取的态度有三种:禁止竞合、允许竞合及有限制的选择诉讼。我国承认违约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相似文献   
83.
论我国政府采购法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采购法属于行政法,其民事责任与民法中的有关规定基本相同,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包括政府采购当事人和其他民事责任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以财产性责任为主,也包括非财产性责任。民事责任的缺陷主要是财产责任承担不明确,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基本对策是建立民事责任基金制度,完善民事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84.
公务员培训的中外比较--一些宏观层面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国际比较和借鉴的角度,对公务员培训中几个宏观层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培训主体应实现多元化,在公务员培训中引入竞争机制;公务员培训的目标定位应立足于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需要改变主要按级别实施培训的做法;培训者素质提高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实际经验,培训机构应靠发展特色和"绝活"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相似文献   
85.
作为公民社会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网络公民社会的产生与成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的网络公民社会已由自在阶段过渡到自觉构建的自为阶段,社会影响力愈来愈大,对当前我国的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研究网络公民社会的成长历程,把握其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其影响以便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于维护转型期的社会政治稳定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德国行政诉讼中法院的受案范围几乎不受限制。行政法院对行政案件有完全的管辖权,可以主动、全面、深入地审查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一般无须尊重行政机关在事实判断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不过,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行政判断余地等理论的发展,行政法院对行政主体进行强势监督与制约的格局有所松动。另外,行政法院在判决与执行中恪守权力分立原则。德国行政诉讼中这一权力边界格局的形成,是与其宪政体制、法院分工、法定法官原则、二战后对公民权利的重视以及发达的公法理论等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87.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公共设施致人损害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公共利益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仅依靠政府管理、舆论监督以及传统的民事及行政诉讼等方式,已经不足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更不能及时发现及解决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如何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充分发挥和实现每一个公民保护公众利益的权利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建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设想,以期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公益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88.
自认制度既是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外在表现。自认对于争议之两造以及法院均产生约束力。自认免除了对方当事人对相关事实的证明责任;法院应将自认之事实作为判决的基础;而自认一方当事人应言而有信,不得撤回自认。否认自认效力的依据在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承认严重背离了诚信原则的真实要求。自认效力的否认包括家事诉讼中对超越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支配范围事实的承认、虚假诉讼中对以侵犯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虚假事实的承认以及对违反众所周知事实的承认三种情形。自认效力的承认与否认型构了自认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共同承担向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风尚的功能。  相似文献   
89.
缺席判决制度自古罗马时即已有之,从缺席判决主义模式到一方辩论主义模式的变迁反映了缺席判决制度从纯粹作为的一种终结程序的手段和一种惩罚措施转向更加重视程序的正当性即程序公正问题,但就缺席判决制度本身而言,它是为了诉讼的效益而设。  相似文献   
90.
我国秦代有两项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安宁的伟大工程,即长城与灵渠。从文化特色上看,长城体现的是保守型的文化思维,而灵渠则借助运河的沟通,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开拓性。这两项工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与繁荣均作出过卓越贡献。但是,今日之国人却多知有长城而鲜知有灵渠。不光是普通百姓对灵渠知之甚少,即便是理论界的一些专家学者能对灵渠做系统研究的也不多,故对其历史价值定位及文化开发,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并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