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8篇
  免费   337篇
各国政治   193篇
工人农民   129篇
世界政治   4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1篇
法律   2266篇
中国共产党   284篇
中国政治   1406篇
政治理论   1264篇
综合类   32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862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624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727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631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51.
经过联邦法院对 ADR 的十几年的探索实验,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1998年《ADR 法》,为 ADR 措施的开展发放了“绿卡”。该法要求所有的美国联邦法院实施“当事人服务型”的 ADR 措施,并允许法院强制当事人参加 ADR 程序。联邦法院 ADR 部门要想成功有效的实施该法,对各种 ADR 措施进行选择,以使其与现有的法院体系相兼容,同时为当事人提供便利,首先要协调好 ADR 措施所内涵的正义模式与一直引导着法院的传统的判决型的正义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论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已经不再限于直接相对人,而有可能影响到直接相对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以外的、其权利和义务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社会主体,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主体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有多种形式。维护行政行为中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方式也有多种。对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的研究,尤其是对行政行为中第三人的概念和范围、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和权益维护的方式等问题的研究,对立法、执法以及司法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关柏春 《理论学刊》2007,1(10):56-61
十九世纪中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马克思说明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利润是剩余价值,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为唤起劳动人民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但是,今日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大家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果这时候经济学家们照搬马克思的工资、利润和利息范畴怎么可能客观反映今日社会的现实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对工资、利润和利息范畴做出全新的理论概括,这样才能客观反映今日社会的现实。我们的基本结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利润是经营收入,利息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54.
不断探索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新机制 ,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入世后对公安工作的要求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怀化市各级公安机关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大胆探索 ,开创出了一条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新思路 ,在全市城乡普遍推行民情社情警务图管理 ,较好地服务了经济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5.
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投入不够 ,公安机关治安防范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控制弱化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有待加强 ;管理松散 ,帮教改造措施亟待落实 ;渠道不畅 ,情报信息工作难以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必须增加治安防范的投入 ;狠抓基层政权组织建设 ;健全和完善社会改造和帮教机制 ;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切实维护农村治安稳定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56.
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妨害公务罪是为了确保国家公务的正常执行而设立的,其犯罪对象在以下方面应予以明确:(1)在共产党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为本罪的对象;(2)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友不应成为本罪对象;(3)受托从事公务的人应予以保护;(4)凡是对从事公务行为的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施妨害的,符合法定条件的都应按妨害公务罪处理。  相似文献   
57.
公益征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东东 《现代法学》2002,24(5):119-122
征收和征用是现代法学上的两个重要概念 ,我国现行法制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公益征收合法性的基础在于 ,征收的公益目的性和公正补偿性。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公益征收制度 ,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和界限 ,并规定补偿的原则和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58.
社会群体思想观念作为人们社会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直接反映,是社会发展的睛雨表。近近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春市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是理想信仰多元化,但正确的理想信仰仍占主导地位;二是人生追求多样化,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仍是主流;三是个体取向的价值观呈增强之势,但集体取向的价值观仍是主体。  相似文献   
59.
政党的兴起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但由于政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的差异使公共利益难以完全实现。我们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必须要保障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要设计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60.
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利益的提出是一种必然。目前。公共利益在行政法学界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其原因是公共利益难以界定。通过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比较。公共利益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权衡。可知自由裁量的过程就是利益的选择过程。从而得以明确公共利益的位阶。正当法律程序应保障公共利益。而不是偏袒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应该受到重视。但是公共利益不能成为侵害个人利益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