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55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765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265篇
政治理论   70篇
综合类   73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我国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 ,要解决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歧视”、“不公平对待”的问题 ,有效途径是在行政诉讼中建立平等保护机制。行政诉讼的平等保护机制既包含公民平等保护请求权又包括法院的平等保护审查权。通过这一对互动的权利 (权力 )来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 ,保障受到行政权侵犯的公民权利受到平等保护的救济。  相似文献   
32.
中国曾经以前苏联为模式,构建了自己的刑事司法制度。然而,1992年,俄罗斯联邦在刑事司法制度方面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改革:在审判前阶段建立了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了“为权利而斗争”的机会。面对俄罗斯的刑事司法改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侦查羁押制度的种种弊端。违法羁押、超期羁押之所以屡见不鲜,且侦查羁押的适用呈现出工具化、普遍化的现象,究其根本,在于对侦查羁押的认识存在种种误区。为此,有必要对侦查羁押的属性及其正当性、侦查羁押应当体现的诉讼理念、限制侦查羁押的法律原则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为构建合理的侦查羁押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3.
社会稳定问题中的群体性治安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因素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导火线,但是,有时政治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复杂的过程,先期处置科学合理,就能够尽快平息事态。  相似文献   
34.
浅谈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处置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变革、体制转型、利益冲突、观念碰撞的大背景下,产生、蔓延和发展变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各种社会矛盾综合反映的表现形式。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公安机关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因此,必须认真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处置的难点与对策,切实做好这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5.
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诉讼模式。作为公益诉讼的创始国,美国已形成健全的公益诉讼制度。我国引进公益诉讼制度时应借鉴和参考美国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6.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教学管理目标体系、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探索建立起高效能的、灵活运转并能创造性工作的教学管理体系,达到了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德国行政诉讼中法院的受案范围几乎不受限制。行政法院对行政案件有完全的管辖权,可以主动、全面、深入地审查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一般无须尊重行政机关在事实判断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不过,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行政判断余地等理论的发展,行政法院对行政主体进行强势监督与制约的格局有所松动。另外,行政法院在判决与执行中恪守权力分立原则。德国行政诉讼中这一权力边界格局的形成,是与其宪政体制、法院分工、法定法官原则、二战后对公民权利的重视以及发达的公法理论等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38.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公共设施致人损害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公共利益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仅依靠政府管理、舆论监督以及传统的民事及行政诉讼等方式,已经不足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更不能及时发现及解决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如何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充分发挥和实现每一个公民保护公众利益的权利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建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设想,以期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公益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39.
自认制度既是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外在表现。自认对于争议之两造以及法院均产生约束力。自认免除了对方当事人对相关事实的证明责任;法院应将自认之事实作为判决的基础;而自认一方当事人应言而有信,不得撤回自认。否认自认效力的依据在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承认严重背离了诚信原则的真实要求。自认效力的否认包括家事诉讼中对超越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支配范围事实的承认、虚假诉讼中对以侵犯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虚假事实的承认以及对违反众所周知事实的承认三种情形。自认效力的承认与否认型构了自认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共同承担向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风尚的功能。  相似文献   
40.
缺席判决制度自古罗马时即已有之,从缺席判决主义模式到一方辩论主义模式的变迁反映了缺席判决制度从纯粹作为的一种终结程序的手段和一种惩罚措施转向更加重视程序的正当性即程序公正问题,但就缺席判决制度本身而言,它是为了诉讼的效益而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