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5篇
  免费   183篇
各国政治   243篇
工人农民   122篇
世界政治   1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2篇
法律   870篇
中国共产党   351篇
中国政治   767篇
政治理论   506篇
综合类   12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This article shows how we can use the securitization framework to study extreme history politics. Securitization refers to a speech act or discursive process in which an actor makes a claim that some referent object, deemed worthy of survival, is existentially threatened. If successful, securitization justifies the use of extraordinary measures to counter the threat. After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securitization in detail, the article presents three ways in which history and securitization can be connected: history can serve as a facilitating condition of securitization; history can be explicitly used to strengthen a securitizing move; or history, or a particular interpretation of it, can be the referent object of securitizatio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a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history in the securitiz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ies. Historical myths are the standard building blocks of national identities; challenging these myths can be presented as threats to the survival of the nation.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potential forms of resistance against securitization of history/national identities. Illustrative examples from the political use of WWII history in Finland will be used to show the practical consequences of various conceptual choices.  相似文献   
162.
This contribution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used by popular movements seeking to advance social reforms, and the challenges once they succeed. It analyzes how a strategic alliance between the Brazilian Landless Workers Movement (MST) and the 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CONTAG) transform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official approach to rural schooling. This success illustrates the critical role of international allies, political openings, framing, coalitions and state–society alliances in national policy reforms. The paper also shows that once movements succeed in advancing social reforms, bureaucratic tendencies such as internal hierarchy, rapid expansion and ‘best practices’ – in addition to the constant threat of cooptation – can prevent their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63.
王家智 《河北法学》2007,25(7):81-83
以伦理失范向经济犯罪转化的原因为主线,从法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剖析伦理失范向经济犯罪转化的潜在诱因,为遏制伦理失范进一步转化为经济犯罪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4.
习近平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中国化进程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面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坚韧行动意志,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深入分析了推进当代中国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精...  相似文献   
165.
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在我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粟丹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1):128-132
作者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手,阐析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内容及其与一般地方立法权的区别,进而指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立法体制上的反映,体现了我国立法体制的重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6.
陈志英 《河北法学》2006,24(3):81-86
中国古代民间物权关系随着各个时期宗族组织形式的演进而呈现不同的时代烙印.宋代宗族组织呈现了两极运动的发展趋向:民间宗族组织继承了唐末五代政治冲击后遗留的小家小户的分化趋势,而宋代在新兴士大夫阶级和皇帝提倡下又出现了聚宗收族的历史潮流.民间物权关系作为相应的法律映象也呈双向发展:小规模家庭成为民间物权关系的普遍性主体,其民事主体资格得到法律认可,表现为其私产处分权自由度的提升,而传统的亲邻优先权必然随之弱化;另一方面,族产作为重建宗族、维系族众的经济核心,法律亦相应增容了族产的形态类别并对其增强了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67.
2005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俄罗斯开始加大对外援助投入,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对外援助体系。在对外援助政策方面,从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将对外援助看作履行国际义务、获取国家威望的手段,到主动探索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对外援助政策体系,强调对独联体地区国家援助、“软实力”和国家利益。在对外援助管理方面,总统在对外援助政策中居于中心位置,政府负责决策执行,议会负责相关立法工作,各联邦机构分别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对外援助行动,并成立了跨部门协调机构统筹对外援助行动。在对外援助运作方面,俄罗斯将对外援助行动列入国家计划,主要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对外提供援助。在对外援助的评估方面,俄罗斯提出了援助预算资金使用效果评估方法,定期发布对外援助数据和报告,正在逐步完善对外援助评估体系。近年来,俄罗斯对外援助体系出现较大调整,对外援助管理权有从财政部门向外交部门、从政府向总统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8.
王玉 《行政与法》2021,(1):15-22
省直管县改革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进行的行政层级调整,对于破除市管县体制藩篱、激活和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实践中,市县科层结构"交错纠缠"、省级政府管理幅度偏大、市县资源依赖关系受到冲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省直管县改革的推进,导致改革的政策红利未能充分释放.应从增加省直管县试点数量、推动...  相似文献   
169.
实证主义经济宪法学的研究包括了对制宪程序及其影响因素的经济研究和对宪法规则产生的经济影响的研究两个部分。前者包括:第一,静态经济研究,主要是对影响制宪程序的因素的研究,在制宪的经济背景,个体的利益衡量、偏好、价值观、意识形态,社会的风俗、习惯、社会规范和诸如利益集团、社会组织、供以参考的其他国家的宪政制度等。第二,动态经济研究,主要包括对显性宪法变迁的经济研究和对隐性宪法变迁的经济研究。后者包括研究宪法权利的经济影响和研究统治结构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70.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主权作为国家主权在经济方面的重要体现,是由发展中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提出的。经济主权原则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联合国的系列决议等文献在国际社会得以确立。经济主权的内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