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57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180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40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刘梦娟 《桂海论丛》2009,25(6):109-112
百色起义是我党在大革命失败后较早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实践,由百色起义所孕育的百色起义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作用和巨大的现实价值。它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摸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所体现的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它所体现的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当代人应发扬的优良作风,也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所蕴涵的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当今共产党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42.
和谐社会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促进或实现和谐是行政法学研究与行政法制实践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行政法精神、价值趋向、基本功能及其内在机理必将发生某种程度的转变,这些转变需要引起行政法学界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4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工会具有精神文化建设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构建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和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教职工中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4.
创新精神是工会事业发展的动力,是永葆工会活力的源泉。工会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求新求异的探索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迎接挑战的冒险精神、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人文精神。培育工会创新精神需要建设以创新为核心的工会文化,建构有利于创新的工会制度,把工会塑造成善于自我扬弃、不断探索创新的组织。  相似文献   
45.
张秀平 《青年论坛》2014,(4):145-148
"于正剧现象"的特征是"叫座不叫好"。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违背艺术真实的美学原则,文本中充满大量的虚假情节、虚假人物、虚假环境、虚假道具。既不符合直观真实或超现实真实,又不符合主观真实,更难以达到客观真实的美学高度,是一种典型的高碳艺术。大力开发符合艺术真实,特别是实现客观真实的低碳艺术,这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又一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就有的植根于中国大地的领袖群体直接相关。这个群体以天下为己任,献身于真理的追求;热爱劳动人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华精神为一体并在实践进程中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7.
新形势下干部党性教育具有新特点,要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把干部作为学习、思考、实践的主体,激发党性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完善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8.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激励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9.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实质是改革精神。一方面,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精神,是邓小平改革战略的精神原点;另一方面,改革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特质和精华,当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的时代表达,在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继续秉承和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50.
陇之秦文化,就是一部放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陇之秦文化的历史源起,一是陇之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秦文化发祥的初始条件,二是陇之本土文化构成了陇之秦文化的命脉和基石,三是陇原地处边陲、多个民族在此聚居、多种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四是陇原宜耕宜牧、使陇之秦文化兼具农牧两种文明生成、交融的特征。陇之秦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一个“功”字,即踏实苦干、遵法守纪、建功立业、开拓进取的事功精神,推动了秦人事功制度体系和人生价值体系的确立。事功精神内含两个基本要求,即尚贤尚功和赏罚分明,前者是事功的精神激励机制,后者是事功的物质激励机制。陇之秦文化,正是以这种事功精神为核心和灵魂,使其质朴大气、好勇尚武、事功精神、自强不息、开放融合、变法创新、法治原则、大一统精神等文化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淋漓尽致的体现,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文化品质。陇之秦文化,对今日陇原文化建设、经济腾飞、各项事业的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大统一,无疑具有良好积极的启发意义、凝聚效应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