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3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3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道路交通控制》课程已被列为公安院校本科交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公安院校的交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其《道路交通控制》课程应与普通院校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有所不同。只有紧密联系公安交通管理业务实际需求,才能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32.
试论交通肇事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但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以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则要加重处罚。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比较多,行为人主观上又多为故意,因此对行为人的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同时在处罚时也应将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3.
高速公路出入联络线由于区段、行车条件和驾驶员心理的变化 ,其事故形态及成因都有其特殊的规律 :一、驾驶员在高速公路城镇出入联络线路段行车时 ,常常进入一种混沌状态 ,表现出驶离高速公路的不适应性 ;二、高速公路的出入联络线较高速公路行车道的行车条件发生了变化 ,车道变窄 ,坡道变多 ,弯道变小 ,以至追尾、撞车、失控等事故形态常常发生。  相似文献   
34.
保障道路交通畅通,减少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是道路交通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若要达到更有效地管理,就必须在提高交通管理科技含量的同时,从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注重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交警的整体素质入手,在交通管理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上,刑法理论及实务界存在着诸多分歧与争议.文章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解释论立场出发,对该规定可能的语义内涵和罪过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司法实践中相关情形的定罪量刑作出了分门别类的澄清.  相似文献   
36.
谈道路交通安全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道路交通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道路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以法律规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刻不容缓。《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是中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治时代的崭新开端。  相似文献   
37.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比较复杂,刑法中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但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存在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  相似文献   
38.
扰乱法庭秩序罪是新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为了更进一步地贯彻新刑法的立法精神,本文作者从该罪的立法缘起、概念和特征、罪间界限以及其他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具体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地处理好这一方面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9.
新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进行了比较重要的修改,涉及到的“逃逸致人死亡”问题,在理论上争议颇多。本文将交通肇事罪中被害人最终死亡的具体情形一一作了分析、排除,借鉴日本刑法中的有益理论,将“逃逸”行为单独评价,以结合犯观点来理解新刑法中所作的修改。  相似文献   
40.
"钓鱼执法"的深层次原因是执法权力的"传声污染",而非坊间广为流传的"利益链"说。"钓鱼执法"对和谐社会建设和诚信政府建设都有釜底抽薪似地破坏。采取适当措施,杜绝"钓鱼执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