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主要目的 ,是确保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能掌握证据、全面了解案情、把握对方论点 ,为开庭审理作好充分准备。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活动主要对法官调查收集证据、全面了解案情规定有关职权和措施 ,并非审前准备程序。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活动的现状 ,论述了构建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双务合同关系中,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对当事人履行债务时间的约定或规定有两种情况:一是双方履行有先后顺序;二是双方同时履行。第一种情况是先行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所解决的问题。对第二种情况,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66条规定了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所谓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当事人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在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论依据是程序公正、程序参与和诉讼效益。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存在第三人的类型划分不统一、对利害关系的法律界定不明确等问题。行政诉讼法宜明确规定将第三人分为类似原告地位的行政诉讼第三人和类似被告地位的行政诉讼第三人,应当出台司法解释界定利害关系,允许法院在法定范围内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4.
向忠诚 《行政论坛》2007,6(2):53-55
行政审判权是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产物,是国家的统治者通过立法机关的授权赋予法院解决行政纠纷的权力。行政审判权涉及到社会个体和政府之间关系的定位,与具有政治性的行政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行政审判权是一种具有政治性的司法权力,有利于揭示行政诉讼制度的特有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行政诉讼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反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诉是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2条、59条、126条、12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6条、184条涉及到反诉,但规定很简单。理论界对反诉的有关问题看法不尽相同。为此,本文试就反诉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供理论研究和司法实际工作参考。一、反诉的概念和特征什么是反诉?民事诉讼法学者对此有不同表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说,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里,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作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和本诉之诉讼标的和理由有牵连的…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除行政赔偿诉讼外 ,调解不适用于行政诉讼。但是 ,在司法实践中 ,对行政案件变相调解的情况较为普遍。正确认识和适用行政诉讼中的调解 ,有利于协调立法与司法实践的矛盾 ,有利于法院有效地解决行政争议 ,也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的团结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是我国行政诉讼的唯一特有原则。为了完善这一原则,除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外,对国务院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允许进行司法审查,要健全司法审查制度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且合法性审查原则应包含合理性审查内容,自由裁量行为也应该且必须接受司法监督审查。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行政诉讼法学理论认为,行政指导是一种事实行为不应该受到司法审查。我国的司法解释也规定行政指导不属于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开始对行政指导可诉性进行探讨。但是,我国加入 W TO 以后,以 W TO 为视角研究行政指导可诉性的成果十分少见。行政指导不可诉与 W TO 规则的要求相冲突,W TO 成员国对行政指导诉讼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不接受到逐步接受的过程。只要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受到了行政指导的不利影响,都应当在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向忠诚 《行政与法》2009,(10):80-83
在加入WTO的《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书》中,我国承诺享有诉权的是"受到被复审的任何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我国现行的合法权益标准下的法律利害关系标准虽然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作了扩大性的解释,但与WTO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将法律上的利益作为界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标准,是我国切实履行WTO义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