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法律   74篇
中国政治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死者男性,26岁,某日被人发现死于美国洛杉机市海边沙滩上。根据其调查案情报告记载,该青年数天前与其女友吵架后分手而情绪波动,后来失踪。怀疑为投水自杀。体表检查死者鼻孔,口腔前庭及耳内均有泥沙。尸僵以颞下颌关节明显。体表未见损伤。尸体解剖所见喉部、气管及支气管内有多量泥沙。双侧肺脏略肿胀。颅骨无骨折。打开颅腔后,可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h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d达高峰;(2)伤后24h海马区β-APP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d降至最低,14d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高贵山  于晓军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2006,22(4):321-321,323
1案例某男,30岁,被人殴打后,捆绑双腕,高举上肢于头顶,脚踩砖块,悬吊于树干上,数小时后死亡。死后当天尸检,尸长160cm,发育营养正常,尸斑不明显,双睑结膜苍白,口唇发绀。双手腕部索沟及绳索印痕,左上臂背面及肩背部瘀斑约25cm×15cm;左胸前壁下部、左中腹部散在瘀斑。左膝下擦挫伤约6cm×1.5cm,左膝外侧3处中空性平行瘀斑分别约7cm×2cm、6cm×2.5cm、9cm×5cm,左小腿后部瘀斑约15cm×9cm;右大腿中部前外侧中空性瘀斑3处分别约13cm×6cm、13cm×7cm,2.9cm×2.6cm,右膝挫伤约8cm×1.5cm,右膝下中空性瘀斑约12cm×3cm,右小腿外侧挫伤约8cm×9c…  相似文献   
4.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52岁,肝炎病史多年,右上腹胀痛2周。甲胎蛋白1 096μg/L。B超、CT示: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右侧胸水。拟行"剖腹探查+肝癌无水乙醇注射+肝动脉置泵化疗术+肝动脉结扎术",术前插胃管后,  相似文献   
5.
原癌基因C—fos在肿瘤方面以及神经损伤方面的研究已经有许多报道,但应用它对法医学方面有关损伤时间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C—fos在损伤中快速表达的特点,并和细胞生长、分化、信息传递和记忆等生理过程的关系,对损伤不同时间皮肤切缘C—fos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1.材料:用SD大白鼠40只,分7个生前损伤组(5min.10min.15min.30min.1h.1.5h.2h)和一个死后损伤组。每组5只大白鼠,死后伤标本选用5只大白鼠断头处死后造伤,并取材。试剂:光敏生物素标记C—…  相似文献   
6.
受虐儿童眼内改变的多媒体计算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传统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视窗下多媒体创作工具等技术,结合法医学实际,研制出受虐儿童眼内改变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对于提高法医学工作质量,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展望多媒体计算机在法医学鉴定、法医学教育、法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NF200在脑组织中神经元及轴索中表达的变化。方法88例闭合性脑挫伤标本,按损伤时间分为0.5h、1h、3h、24h、3d、7d、14d和30d共8个实验组,另以6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伤后不同时间NF200的变化。结果脑挫伤后0.5h和1h组,挫伤灶内及边缘NF200免疫组化染色几乎阴性;随时间的延长,挫伤灶内残存神经元及其周围神经元NF200染色逐渐增强,甚至发生核内转移;挫伤灶周围轴索在伤后出现波浪状扭曲、肿胀和断裂,最早在24h组出现收缩球(retractionball,RB),7d组轴索病变最明显,可见大量RB。图像分析发现伤后0.5h组和1h组,脑挫伤部位NF200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下降,其后逐渐升高,在14d组或30d组达高峰。结论脑损伤后NF200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并可用于诊断轴索损伤(AI),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在推断脑损伤时间上的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心脏不同区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心肌缺血30min心肌局部即可出现bFGF阳性表达,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期的阳性表达的强度也有所增加。图像分析处理结果表明,缺血3h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55.26&#177;14.75),同于对照组(7.27&#177;2.49),而与缺血边缘区域(53.08&#177;14.26)和下沉区域(53.79&#177;15.7  相似文献   
9.
王晓雁  于晓军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2007,23(1):63-63,F0003
1案情某男,38岁,被人殴打致伤,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CT未见明显脑挫裂伤和脑出血,简单处置后回家。伤后11日饮酒后,在游戏厅再次被人打倒在地,不能行走,被送回家。次日上午,被发现死于自家屋内地上。既往嗜烟酒,无特殊病史。2尸检所见全身体表未见明显新鲜损伤。咽喉腔粘膜淤血,声门开放,气管内多量细小白色泡沫。胸腹盆腔未见出血及积液。右颞部头皮陈旧性挫伤、颞肌出血、颞骨线形骨折(图1,见封三)。右颞肌外膜、肌间隙出血,肌纤维挫碎、肌浆灰黄色,出血区周边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索增生,炎细胞浸润(图2,见封三)。右硬脑膜外…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COX-1/COX-2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COX 1和COX 2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 ,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 以自由落体撞击雄性SD大鼠右顶叶制备脑挫伤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处理脑组织检材 ,观察不同时间 ( 1、 3、 5、 7、 14d)脑组织COX 1/COX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 ,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COX 1/COX 2表达 ;脑挫伤后 1~ 5d ,大鼠脑组织内COX 1表达逐渐增加 ,14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 ;脑挫伤后 1~ 3d ,大鼠脑组织皮质内COX 2表达逐渐增加 ,1d时海马COX 2表达达高峰。结论 脑挫伤后可诱导COX 1/COX 2蛋白在脑内表达 ,并呈现出时序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