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0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蛋鸡输卵管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和分布,探究输卵管中肥大细胞的发育规律。结果显示,在56日龄首次观察到输卵管中肥大细胞;随着日龄的增长肥大细胞数目增加,210日龄时达到最大值。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输卵管的上皮下、黏膜固有层、肌层等部位,具有围绕血管分布的特点。漏斗部中肥大细胞数目最多,峡部最少。结果表明,输卵管中肥大细胞210日龄时达到最大值,较肠道发育晚,这一结果为预防蛋鸡生殖道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其胞浆内充满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特征性颗粒,直接或间接参与病理生理过程。国内外学者对人体皮肤损伤时MC的研究已有报道,但肺性死亡时人体肺MC  相似文献   
3.
分别给7日龄和14日龄雏鸡免疫柔嫩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并同时肌肉注射5 000 U重组鸡γ干扰素(rChIFN-γ),21日龄再以5×104个同源柔嫩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攻虫.分别取试验鸡各肠段制作组织切片,经HE和PAS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发现21日龄时,rChIFN-γ加强免疫组鸡肠道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9.8)和杯状细胞(GCs,26.2)数量显著高于免疫对照组(8.2、24.9);28日龄时,加强免疫组的IELs和GCs数量进一步增多(13.5、34.1)并显著高于免疫对照组(11.8、26.9).用改良甲苯胺蓝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发现,rhIFN-γ可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黏膜上皮肥大细胞(MCs)数量.结果提示,rChIFN-γ可有效刺激试验鸡肠道黏膜IELs、GCs和MCs的分化与增殖,具有增强肠道黏膜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鼻腔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鸡呼吸道肥大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文  杨倩 《中国兽医科学》2006,36(10):837-841
用添加CpG的禽流感病毒(H5亚型)灭活疫苗对7日龄罗曼公鸡进行鼻腔免疫,14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分别于首免后第3、5、7周剖杀,取鼻腔、喉部、气管、气管叉及肺组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观察呼吸道各部位肥大细胞的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显示,首免后第3周气管和气管叉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第5周时喉部和气管叉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气管黏膜中肥大细胞数量也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肺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肥大细胞的数量在喉部最多,气管叉次之,气管和肺较少。试验结果表明,局部黏膜免疫可增加呼吸道肥大细胞的数量,肥大细胞可能参与黏膜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植物血凝素(PHA)致敏S、D大鼠,2周后处死,灌洗腹腔,用阿拉伯胶分离液分离肥大细胞(MC),将PHA与MC在37C水治中孵育,攻击MC使之受损伤,于伤后5、10、15、20、30和60分钟,分别吸取孵有液作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离MC过氧化物酶;用抗坏血酸-联苯胺染色显带,并计算酶的相对活性。另取20分钟时孵育液,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及染色后用透射电镜观察MC脱颗粒叶的形态。用常规石蜡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对SD大鼠的35种组织中MC的分布进行光镜观察。结果发现;(1)大鼠腹腔MC显示-条过氧化物酶电泳区带;(2)MC经PHA攻击受损伤10分钟内,过氧化物酶相对活性升高不明显;15、ZO、3O分钟时实验组酶活性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到60分钟时两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3)MC与PHA孵育20分钟时,脱颗粒率为76%,MC浆内可见有膜性和无膜性两种类型的空泡.对照组大鼠MC脱颗粒仅为16%;(4)大鼠皮肤、肺、呼吸道、消化道、骨髓及胸腺MC含量较多;泌尿生殖道次之;心、肝、脾、肾等组织较少;脑、脊髓、脑垂体、肾上腺及睾丸等组织中未见MC,从而为法医损伤时间的推测提供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过敏性猝死和冠心病猝死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法医病理学教研室2010—2015年尸检案例心肌标本共30例,分为颅脑损伤致死组、过敏性猝死组、冠心病猝死组,每组各10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各组心肌组织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BNP的表达。结果过敏性猝死组、冠心病猝死组心肌组织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荧光染色均出现阳性染色;三组间两两比较,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猝死组心肌组织内BNP的表达量高于过敏性猝死组、颅脑损伤致死组(P0.05),过敏性猝死组与颅脑损伤致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心肌组织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BNP有望为过敏性猝死和冠心病猝死的法医学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甲苯胺蓝异染肥大细胞方法的应用性。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水溶液与高锰酸钾配比染色(方法一)、甲苯胺蓝酒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配比(方法二)、甲苯胺蓝水溶液染色、冰醋酸分色(方法三)3种方法对人和小鼠肺组织冰冻切片进行染色,比较染色结果、并评价方法稳定性及实用性。结果方法一染色肺组织切片,结果切片蓝色背景清晰,肥大细胞胞质内紫红色颗粒鲜明,与背景蓝色对比度高,易辨识,且多次重复染色效果稳定;方法二及方法三肺组织的蓝染背景、和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的紫红色染之间的对比度均不及方法一清晰,稳定性亦次之。结论甲苯胺蓝水溶液与高锰酸钾配比染色法异染肺组织冰冻切片,结果清晰、操作简便且稳定性好,适合在相关检验中选用。  相似文献   
8.
类胰蛋白酶由肥大细胞表达,以活性形式储存在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中。作为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的标志,类胰蛋白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促进气道的恢复,调节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张力和反应性,提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启动和加速多种疾病的进程,并与过敏反应、羊水拴塞、注射海洛因过量、外伤致死及SIDS等有关,因而在法医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CR  Xue SH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06,22(6):445-447
过敏性休克死亡在临床医学及法医学鉴定中较为常见,但过敏性猝死的死后诊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一大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过敏性死亡血清IgE、组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P物质的含量以及其在肺脏和胃肠等组织中的免疫表达,试图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准确的形态学依据和诊断指标。本文就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心、肺及空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免疫荧光表达的强度,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法医学鉴定依据。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心、肺及空肠组织进行类胰蛋白酶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Image-pro plus6.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计算阳性颗粒数,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心、肺及空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高度怀疑过敏性休克但无法获得满意的血液标本时,检测其心、肺及空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的免疫表达可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鉴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