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7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和庄子都对中国文学和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都有着高洁的人格 ,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也达到了文学史的高峰。相似的生命困局、对“天”的探索、高洁的品性决定了他们文学相似的一面。但是作为人 ,他们又有着对立的一面。生命的不同“哀怨” ,对“天”的不同结论、超越困局的不同方式 ,均决定了他们文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晚清以前,郑成功正面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人,革命者开始用近代民族国家的视角重新塑造和认识中国既往的历史。郑成功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的历史功绩及极富传奇色彩的生平,尤被晚清革命者所看重。在后者的阐释下,作为“反清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成功形象发生“近代转型”,既迎合了反清革命宣传的需要,又是重构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成立后,郑成功的英雄形象融入了国人的历史记忆之中,因应时代的需求,一直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图强、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抗战胜利后,郑成功又被作为光复台湾的精神象征而受到国人的进一步推崇。  相似文献   
3.
This article juxtaposes two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yet under-studied America watchers within the top echel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Wang Huning and Zheng Bijian. To be sure, the two have indelibly shaped CCP attitudes, yet surprisingly enough, although Zheng has been written about extensivel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ang has hitherto largely remained outside academics’ purview. This article also aims, in passing, to explore linkages between Wang and Zheng ideas and those of other well- known America watchers like Liu Mingfu and Yan Xuetong. The comparison offers clues as to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urrent advisory shaping CCP thinking on the US differs from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and as to whether CCP thinking is un-American or anti-American in essence. The conclusions ties the study together by arguing, based on Wang and Zheng's views, that New Confucianism may shape Chinese societ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
刘晗  夏泉 《东南亚研究》2012,(3):107-112
党化教育是国民党掌权后在思想领域实行一党专制的重要手段,尤以民国国立大学内的党化教育最为典型。本文着重以民国华侨教育家郑洪年任校长期间的国立暨南大学为考察点,探讨国民党在国立大学实施党化教育的主旨、具体措施及其影响,以加深对民国时期党化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秀平 《青年论坛》2014,(4):145-148
"于正剧现象"的特征是"叫座不叫好"。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违背艺术真实的美学原则,文本中充满大量的虚假情节、虚假人物、虚假环境、虚假道具。既不符合直观真实或超现实真实,又不符合主观真实,更难以达到客观真实的美学高度,是一种典型的高碳艺术。大力开发符合艺术真实,特别是实现客观真实的低碳艺术,这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陕西省为进一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确定以延安为试点,支持延安在全省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延安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本文从总结延安经验,梳理发展难点,探寻解决路径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试图为延安以及类似地区未来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激励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既有民族优越观,又有民族平等观,二者的对立,在他资本主义商业民族观中又得到统一。这种以“对立”、“统一”为鲜明特征的民族观,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他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所进行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产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其伟大之处不仅是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还在于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延安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学习、弘扬延安精神要吃透和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处理好历史经验与现实需要的关系,以史为鉴,服务现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广义的政治传播学角度,考察延安时期各个社会予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关注在政治传播目标的实现进程中,党报媒介与之密切的内在勾连。重温历史不难发现,延安时期的政治传播有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时代特征。当时多样又略显匮乏的媒介条件作为实现政治传播价值的主要途径,为我们优化今天的政治传播理念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从媒介传播角度看,媒介内容表达的公共性、独立性及传播路径的多元化和法理性成为当前政治传播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